以喜剧开始,以悲剧结束
(2012-04-01 10:18:23)分类: 人生感悟 |
以喜剧开始,以悲剧结束
年纪大了,就会想到死的问题,特别是在清明时节。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对我们这些无神论者来说,无论高贵也好,卑贱也好,大家的结局都是与草木同朽。
想到再伟大而风光的人,最终也与我等小民殊途同归,心里好像就不怎么恐惧。中国人崇拜权威,总想寻求庇护,在去往黄泉的路上也不例外。
尽管有人作伴,但生命是自己的。想到要死去,进入无边无际的黑暗世界,再也不能早晨醒来看日出,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与自己无关,还是有些悲凄。
人的一生,最大的悲就是死了。这是悲的终结。有些人死得很辉煌,有些人死得很体面,有些人死得很壮烈,有些人死得很尊严,但不管怎么惊天地泣鬼神,作为个体的消失,都是悲剧。大多数人的死法,是子女围在床边,将死的人无可奈何地看着亲人哭泣,一点一滴感受到生命的逐渐消失,直到眼前一黑。悲,是人们离开这个世界所共同的境况。
与此对应的是生,而生是喜剧。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声是哭声,但这一哭,亲人喜笑颜开,比笑声更具有喜剧效果。无论是富贵之家,还是贫穷人家,添丁总是喜庆的事,即便家徒四壁拿不出什么,也要慷慨地分发一些红鸡蛋以示庆祝。
做任何事,人们总是期望先苦后甜。因为有个甜的结果在后面,所以再苦再累也能坚持。在人生的某个局部,完成某一项任务,可以这样期望。悲催的是,纵观人生的全部,就不能这样期望。因为,无论你怎么努力,无论你有多大的成就,最终的结果不是甜,而是苦,是死亡。
以喜剧开始,以悲剧结束,是人生的一个规律。这个规律令人沮丧,使人绝望。
可能正是为了免除这个令人难以接受的痛苦,我们的先人才创立了各种宗教。佛教说,人死了,还会有来生。基督教说,死后可以上天堂。这就好了,悲剧的结局就转化了。信菩萨的人们将死之时,想到自己一生积德行善,不久就可以去投胎转生,或许到一大官人家,或许到一大款人家,不必再受此生之苦,笑了。信上帝的人们将死之时,想到自己一生遵循圣经,侍奉上帝,不久一定可以飞到天庭,与上帝坐在一起,享受极乐世界,也笑了。
总是想,宗教是麻痹人的。但有时被麻痹也好,可以省却许多痛苦。我们中国人面对死亡所承受的痛苦与恐惧,显然要重于西方人,因为我们的精神世界里没有彼岸!
我们早就知道生命的尽头什么也没有,如今再要说服自己有点什么,不容易。只有安慰自己说,大家都一样,送葬队伍的旗帜上写着两个字:公平。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体面地活着,然后有尊严地死去。
古人说,死生亦大矣。生是大事,死也是大事。于是,说了这些犯忌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