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当把责任推给下一代

分类: 人生感悟 |
不应当把责任推给下一代
我们中国人有个好传统,就是重视下一代的教育。在乡间到处能看到刷在墙上的口号: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话,当官的没做到。教育还是穷,与县政府市政府的高楼大厦比,与城市里的这个广场那个广场比,乡间中小学的校舍简直就是贫民窟。但老百姓做到了。再穷的人家,也会把小孩送进学校,让他一路读上去。到了高中大学开支多了,向亲朋好友借钱都要支撑下去。我经常想,我们这个民族,最可贵之处就在这里。重视教育使我们这个民族充满活力,生生不息。
然而在这个传统的深处,还隐藏着一种普遍的心理,就是对下一代的过度期许: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做父母的,甚至做祖父母的,哪一个的心中没有这样的愿望。外国人也会这么想,谁不想自己的子孙后代飞黄腾达呢?但中国人想得尤为厚重,尤为激越。因为愿望甚烈,就出现了许多棍棒底下出“才子”的悲剧。中国的孩子特别苦,苦就苦在这里。
再细细分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仅仅是为了儿女自身的幸福吗?也不尽然。对儿女作教育的投资,有些人期望有经济的回报,所谓养儿防老;有些人期望有荣誉的回报,所谓光宗耀祖;还有些人是为了了却自己的心愿。前两种心态,明明白白,也无所谓对与错,倒是第三种心态值得深究。
在谈到儿女时,能经常听到这样的感慨:我三十岁了(或者我四十岁了),此生就这样了,以后就全看他了。在教育儿女时,做父母的也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其情之深,其盼之切,让儿女唯有点头称是,别无二话。许多儿女肩负起实现父母没有实现的愿望这个重任,艰难地前行。而做父母的,以为有了接班人,工作交接了,有人去干了,便长出一口气,先坐下来喝口茶,然后心安理得去打牌了。打牌打累了,偶尔问问儿女的情况,再教导一番,勉励一番,甚或训斥一番,理直气壮,从不多虑。有的人祖上积了德,儿女争气,的确不负他的期望,成了龙成了凤。于是,他就很得意自己的寄托。有的人就没那么好的运气,小孩子也天天上学,也天天作业,但就是不开巧,成绩总在下游。于是,他就唉声叹气,就觉得委曲,心想我什么都提供了,什么都保障了,道理也给你说明白了,怎么就不给我争气呢?
儿子为什么不给老子争气?除了能力之外,有些是态度问题。儿子想:我天天读书,多辛苦,你呢?这就是问题的关键。
事实上,激励儿女奋进的方法有许多,下下策是要儿女为父母去读书。为父为母自己不努力,把期望都寄托在下一代身上,这是懒惰又自私的表现。同时,还为后代树立了一个不好的榜样。儿女在艰苦之余也会想,我也成家吧,生儿育女吧,把希望传下去,我就轻松了。
西方人讲究独立,不只是儿女独立于父母,父母也独立于儿女。父母的责任,自己抗着,不会期望着子女代为履行;父母的愿望,自己努力,更不会期望子女来代为实现。他们在倾其所有重视儿女的教育方面不如我们,但他们的这种独立意识,无疑更有利于下一代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