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当直面择偶的风险

分类: 人生感悟 |
应当直面择偶的风险
都说配偶是生命的另一半,可见其重要。想想也是,父母不能伴其一生,儿女不能伴其一生,只有爱人与子偕老。
正因为如此重要,就有些可怕。两个素昧平生的人,突然有一天相遇了,相识了,走到了一起。这一联结,不是一起旅游,不是一场聚会,而是两个人的命运栓在了一起。幸运的人,遇上一个可意之人,幸福美满。不幸的人,就各有各的不幸。在这个芸芸众生的世界上你会遇到谁,全是偶然。偶然的一遇就要决定自己一生的命运,这是多大的冒险?
在这么艰难的抉择面前,许多人犹豫了,尤其是有些女孩子踟蹰不前。她们怕,信奉一条真理:离婚不如晚婚,晚婚不如不婚。这是当下剩男剩女越来越多的原因。
古时候好像不存在这个问题。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两个素不相识的男女就可以入洞房,还可以生儿育女过一生。那年月人们的自我意识不强,社会的接触面也不广,祖祖辈辈就这么过下来了,倒也相安无事。如今不同,人们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总想套用经济学上的原理,在择偶问题上使自己的价值最大化。另一方面,地球都成为一个村了,人们可以在有形的世界和无形的世界里接触千千万万的异性,价值最大化也成为了可能。于是,年轻的人们就在观察、比较、选择、犹豫中虚掷着自己的青春岁月。
虽说择偶是人生最大的冒险,但笔者作为一个父亲,坚定地认为不应在风险面前抱着不作为的态度。事实上,采取消极的态度将冒更大的风险。
正确面对这种风险,需要调整两种心理:一是价值最大化心理;二是婚姻理想化心理。
择偶的标准是什么?是最优秀的还是最适合自己的?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因为追求最优秀其结果往往两手空空。这里有个故事耐人寻味。
柏拉图先生有一弟子,向老师请教挑选配偶之术。柏先生嘱之曰:“你沿着麦垄从这一端走到那一端,不能回头,摘一朵垄中最大的麦穗给我。”弟子遵命而行。他边走边看,见一朵大的,正要去摘,一想前面可能有更大的,于是再往前走。果见一朵更大的,再要去摘,一想前面可能还有更更大的,乃再舍去。他想要摘一朵最大的献给老师。可走到最后,发现全是蹩足货色,比遗留在背后的那些差多了。可惜已无法回头,只好空手而归。
这个弟子的失败正是许多男女在择偶问题上所遭遇的失败。时下许多青年男女就像柏拉图的这个弟子,在婚姻市场上总想挑最大的。由于自己所处的环境限制了他的视野,当一个不错的人选站在他面前时,他期望前面还有更好的,就这样一再错过。
这里的毛病是没有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估价自己,常常高估了自己。在高估自己的前提下,再依照价值最大化的原则,尽可能挑选最优秀的。殊不知,你挑人家,人家也挑你。当你的主观与客观背离得太远时,只会两手空空。应当走出这样的误区,着眼于最适合自己的。无论是外在的条件,还是内在的性格,只要与自己合适,就是最好的,那怕这朵麦穗不是很大。
理想的婚姻是什么?许多年轻人对婚姻有着非常美好的期许,既要浪漫,执子之手;又要坚贞,与子偕老,没有差异,没有矛盾,没有各自的心事,更没有彼此的伤害,只有恩恩爱爱,只有甜甜蜜蜜。事实上,这是小说,而不是生活。现实的婚姻,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因为是人间的生活,在美好的另一面,也就有许多不如意的地方,有厌倦,有琐碎,有伤害,有猜疑。理想的婚姻,就是在经历了风雨之后,彼此更为体谅,相互更为知心。
用理想化的标准去衡量现实中的婚姻,难免使人泄气。一些年轻人就悲观起来,心想与其日后吵吵闹闹,不如今日清清静静,不愿跨出这一步。这就是一个误区。这叫因噎废食。年轻人憧憬美好的婚姻,但不应当理想化。在进入这个围城之前对婚姻有理性的认识,就不会因恐惧而止步不前,也不会在婚后面对各种矛盾手足无措。
希望女儿看到这篇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