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床前明月光"中床是井床,马扎者,说唐宋以前床是坐具。若问那时古人睡哪儿啊?回说“睡榻”---还振振有词“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
床”字一期甲骨文就有,
但“榻”字见于文字最早在汉代--晚千年。
考古发现床的实物很早。1957年河南信阳北20公里
长台关小刘庄西北冈,发现了战国古墓。经河南考古研究所一年多发掘,命名为“
河南信阳一号楚墓”。出土文物中就有“战国彩绘木床”。这是我国目前所见到的最早床的实物。 无独有偶,1986年包山2号楚墓又出土了漆木折叠床,长2米20!高38.4厘米、宽135.6厘米。鉴定为战国中期家具,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大量文献和考古发现证明,古人确实如荀子主张“侍死如侍生”。
“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也。故事死如生,事亡如存,终始一也”。(见《荀子.礼论.十五》).唐宋前的床,文献资料不胜枚举,毋庸赘述,单举几例汉代另类出土例证:
《西京杂记》史料价值很高,但作者是谁?历史学家至今也没说清楚。有说西汉刘歆也有说东晋葛洪。俺举证的例子,是作者亲耳听朋友转述盗墓者亲历,起码说明,此篇作者是西汉刘歆。
“
广川王去疾。好聚无赖少年。游猎毕弋无度。国内冢藏一皆发掘。余所知爰猛。说其大父为广川王中尉。每谏王不听。病免归家。说王所发掘冢墓。不可胜数。
其奇异者百数焉。为余说十许事。今记之如左。”
(见《西京杂记.卷六》)
“广川王去疾”,也有写作广川王刘去(公元前71年卒),汉景帝曾孙子。广川王家族在汉皇室中名声最差。刘去疾更是声名狼藉,简直变态,恶事做绝。其事迹《汉书·卷五十三.景十三王传·广川王 》有载,本文不述。今日只说他盗墓挖出来的床。
刘去疾盗墓不是为了钱,也不像曹操,孙殿英为了军费,他是猎奇好玩儿。
《西京杂记》说“国内冢藏,一皆发掘”,那个国内不是全中国内,而是他的封国内。他是广川王,广川原为信都国,辖地河北武邑、景县南,南宫、故城县北,滏阳河西岸以东,山东德州以西。他盗掘的主要是春秋战国的王族墓。《西京杂记》作者听盗墓亲历者讲述刘去疾盗墓十几次,盗掘出床的就有如下几次:
魏襄王冢。
皆以文石为椁。高八尺许。广狭容四十人。以手扪椁。滑液如新。中有石床石屏风。婉然周正。不见棺柩明器踪迹。但床上有玉唾壶一枚。铜剑二枚。金玉杂具。皆如新物。王取服之。
哀王冢以铁灌其上。穿凿三日乃开。有黄气如雾。触人鼻目。皆辛苦不可入。以兵守之。七日乃歇。初至一户无钥。石床方四尺。床上有石几。。。
复入一户。亦石扉关钥。得石床方七尺。石屏风,铜帐■一具,或在床上,或在地下。似是帐縻朽而铜■堕落。床上石枕一枚。尘埃朏朏甚高。似是衣服。床左右石妇人各二十。悉皆立侍。或有执巾栉镜镊之象。或有执盘捧食之形。无余异物。但有铁镜数百枚。
魏王子且渠冢。甚浅狭。无棺柩。但有石床广六尺长一丈。石屏风。床下悉云母。床上两尸。一男一女。皆年二十许。俱东首裸卧无衣衾。肌肤颜色如生人。鬓发齿爪亦如生人。王畏惧之。不敢侵近。还拥闭如旧焉。
(见《西京杂记.卷六 》
)
魏襄王墓出土石床,石屏风。石床上放有玉唾壶---显然是睡床。
哀王墓中第一个墓室发现石床长宽四尺,上有石几---显然是模仿哀王生前办公室或客厅,所以有坐床,石几。
另一室,得石床方七尺。石屏风,铜帐。铜叶散落---因为帐子腐烂了。床上一石枕。左右各二十个女婢,作拿面巾、梳子、镜子的,端盘子送饭状。。。这是模仿哀王生前卧室。床是卧床无疑。真是“事死如生,事亡如存,终始一也”。不但有床,有帐有屏风,还有枕头,侍女,食宿盥洗用具。
魏王儿子且渠墓既浅又窄,没有棺椁,只有宽六尺,长一丈的石床和石屏风。床下全都是云母。床上躶卧一对儿青年男女。。。这是模仿魏公子且渠卧床无疑。
遗憾的是, 刘去疾盗墓发现这么多床,却没发现一具榻。从所出石床宽窄长短形制可见,西汉床的功能早已坐卧分明。卧床就是睡人的,怎么能说那时不睡床呢?!
----谁误读了“床前明月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