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火烧赤壁建奇功,不识黄盖置厕床--能让伤员坐马扎吗?

(2020-08-16 07:01:31)
标签:

不知其盖也置厕床中

赤壁之役盖为流矢所中

最大的功臣就是黄盖

医疗队就不认识黄盖

--能让伤员坐马扎吗

分类: 史海钩沉

 床是最早伴随人类生活的家具。甲骨文中就有象形“牀”字。随着社会进步,床的功能也细分专业。不但有睡觉的床,还有各色各样,不同功能的床。

不但室内有床,战船上也有床。讲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三国故事。

        “火烧赤壁建奇功,不识黄盖置厕床

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那场大战周瑜用火攻,大破曹兵,最大的功臣就是黄盖。不但火攻计策是黄盖进献的,执行放火的指挥官也是黄盖。不幸的是,黄盖在率领部下放火烧曹兵战船时,中了曹军冷箭,落入冰冷江中。后来虽被自己人救起,但因混战中,士兵并不认得这位大功臣,也没隆重地善待他,而是随便地把他放置战船中边边拉拉的一张床上。也就说没住上高/干/病/房,待遇不周。

      这个船上的该是吴军的后勤随军救护队。打仗的将士应该认识黄盖,但随军救护医疗队就可能不认识黄盖将军。所以慢待他很正常。幸亏黄盖的伤势不重,还有气力,听到身旁经过的大将韩当说话声,就直接喊叫“韩当!”才引起韩当关注,救了他。

   “ 赤壁之战”发生在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比李白写”静夜思“要早500多年。救治伤员的床只能让伤员平躺着,不可能是坐着的胡床,更不可能是小马扎。此事见于《三国志.黄盖传》文字如下:

     建安中,随周瑜拒曹公于赤壁,建策火攻,赤壁之役,盖为流矢所中,时寒堕水,为吴军人所得,不知其盖也,置厕床中。盖自强以一声呼韩当,当闻之 ,曰:“此公覆声也。”向之垂涕,解易其衣,遂以得生。拜武锋中郎将。    (见《三国志.吴书十.黄盖传》)

           有人说厕床是厕所里的床,也有说就是坐便器。但在这里是讲不通的。看几个例子,即可冰释。 中学课本有“李愬雪夜袭蔡州”,那时还发生了这么一件事儿:

              "二月,李听袭海州,克东海、朐山、怀仁等县。李愬败平卢兵于沂州,拔丞县。李师道闻官军侵逼,发民治郓州城堑,修守备,役及妇人,民益惧且怨。都知兵马使刘悟,正臣之孙也,师道使之将兵万馀人屯阳谷以拒官军。悟务为宽惠,使士卒人人自便,军中号曰刘父。

       时已向暮,悟按辔徐行还营,坐帐下,严兵自卫。召诸将,厉色谓之曰:“悟与公等不顾死亡以抗官军,诚无负于司空。今司空信谗言,来取悟首。悟死,诸公其次矣。且天子所欲诛者独司空一人。今军势日蹙,吾曹何为随之族灭!欲与诸公卷旗束甲,还入郓州,奉行天子之命,岂徒免危亡,富贵可图也。诸公以为何如?”兵马使赵垂棘立于众首,良久,对曰:“如此,事果济否?”悟应声骂曰:“汝与司空合谋邪!”立斩之。遍问其次,有迟疑未言者,悉斩之,并斩军中素为众所恶者,凡三十馀,尸于帐前。馀皆股粟,曰:“惟都头命,愿尽死!”乃令士卒曰:“入郓,人赏钱百缗,惟不得近军帑。其使宅及逆党家财,任自掠取,有仇者报之。”使士卒皆饱食执兵,夜半听鼓三声绝即行,人衔枚,马缚口,遇行人,执留之,人无知者。距城数里,天未明,悟驻军,使听城上柝声绝,使十人前行,宣言“刘都头奉帖追入城。”门者请俟写简白使,十人拔刃拟之,皆窜匿。悟引大军继至,城中噪哗动地。比至,子城已洞开,惟牙城拒守,寻纵火,斧其门而入。牙中兵不过数百,始犹有发弓矢者,俄知力不支,皆投于地。悟勒兵升听事,使捕索师道。师道与二子伏厕床下,索得之,悟命置牙门外隙地..."

 

              (见《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十四年》)

       这说的是唐元和年间的事儿,距离李白“静夜思”不到百年。师道与二子伏厕牀下”说的是他们爷仨为了逃命,躲藏于厢房床下。这个床只能是睡人的卧床,否则马桶盖下如何藏得下李师道父子三人?   这里说的不是厕所里的床  而是非正房---厢房的床下。 

      早在《史记》就有类似说法:

            “ 顷之,至中郎将。从行至霸陵,居北临厕。是时慎夫人从,上指示慎夫人新丰道,曰:“此走邯郸道也。”使慎夫人鼓瑟,上自倚瑟而歌,意惨凄悲怀,顾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用纻絮斫陈,蕠漆其间,岂可动哉!”左右皆曰:“善。”释之前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者,虽锢南山犹有郄;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文帝称善。其後拜释之为廷尉。  (见《史记·七十列传·张释之冯唐列传》)

     从行至霸陵,居北临厕”----厕通侧。张释之随汉文帝出行,是说他已非常受宠,紧挨着皇帝住。宠臣居住,岂可临靠厕所?

       王充说的再明白不过了:

   善器必用贵人,恶器必施贱者;尊鼎不在陪厕之侧,瓠瓜不在堂殿之上,明矣。”(见《论衡·骨相》) 尊贵的宝鼎怎么可以摆放在边边拉拉的厢房?

     但“厕”字真有用作茅厕的,如大家都熟悉的《史记》“鸿门宴”

       “沛公起如厕”  即刘邦假借去方便,寻找脱身之计。

            不知道谁给古代厕所中的坐器起名厕床”。还举2007年浙江安吉天子湖工业园战国晚期墓葬出土漆木坐便器为例。该坐便器包括10厘米厚马蹄型木板做的坐板,如厕扶手等七部分,与抽水马桶惊人相似,漆色纹路清晰可见。这无疑是目前发现最早的坐便器。即便这个叫厕床,跟黄盖的也不是一回事儿,不过是跟河床  矿床  机床  食床  甚至牙床一样的衍生词而已。更不可能是井床  胡床马扎。。。

 

           ---谁误读了“床前明月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