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仅榻有简易轻便的,床也有便于临时安设的,类似今日之“行军床”。 隋大业(605年--618年)中有客僧行至泰山庙求寄宿。庙令曰:"此无别舍,唯神庙庑下可宿,然来此寄宿者辄死。"
僧曰:"无苦也。"不得已从之,为设床于庑下。僧至夜,端坐诵经..
.(见《冥报记.第十集.大业客僧
》
唐临《冥报记》
成书于永徽二年(公元651年)此时李白尚未出生。
此事《太平广记.卷 七.
释证》也有转载。
场景交代的很明白,是“僧行至泰山庙求寄宿”“为设床于庑下”。 求宿睡觉,这个床肯定是睡觉的。
《太平广记.卷 七.
释证.宿泰山庙客僧》故事如下:
隋朝大业年间,一云游僧夜晚到泰山庙借宿。庙祝说:“庙里没有闲房,只有神殿旁厢房可以睡;可凡是住这个房间的人都会死!”僧人说“没关系!”庙祝就为他在厢房安置了床铺。
夜里僧人端坐诵经,约一更时山神出现了。互相礼拜,僧人问“听说以前寄住这儿的人都死,是你害的吗?”山神解释:“刚好他们死期到,又听到我的声音,因此害怕而死,并非我杀的,请法师不用担心。”
聊了会儿僧人问:“传说泰山神管鬼魂,是吗?”山神说:“确有其事。您想见识吗?”僧人说:“有两位一起学佛的僧人死了,希望能见到他们。”山神问过名字后说:“一位已投生人间,另一位罪业深重堕到地狱,无法过来相见;如果法师过去,倒是可以见到。”僧人非常高兴,与山神一同离座,出门不远到达一个地方,看到很多外形像庙一样的地狱,里面火光炽盛。山神引领僧人进入一座院落,远远看见一个人在烈火中,痛苦哀号,无法言语,身体被烧得难以辨识,血肉模糊焦臭,看得令人心碎,这就是另外那位堕在地狱受苦的僧人。
僧人不忍心再看下去,心里充满忧愁悲悯,要求离开。一瞬间就又回到神庙,与山神共坐,僧人问道:“我想救我的同学,有什么办法吗?”山神说:“有办法,只要能为他抄写《法华经》,他就能脱离苦海。”天将亮山神告辞,隐入后堂。
天亮了,庙主看僧人没死,很诧异,僧人就把昨夜的事对他说了。僧人回去后,立即为同学抄写《法华经》一部,抄完整理装订好,带着又到太山庙寄宿。当夜,山神又出现了,非常欢喜的对僧人礼拜,问僧人来的原因,僧人告诉他经文已经抄好。山神说:“弟子已经知道了,法师为同学抄经,题目才写完,你的同学就已经脱离苦难,离开地狱投生去了。我这里不清净,经文不能供奉在这儿,希望法师把经文送到寺院里。”他们谈了很久,天快亮山神才离去。僧人所抄《法华经》送到了寺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