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洋中华,好多曾经深远影响历史的民族却神秘地消失了。比如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却没有“五胡乱华”的五胡,傲视大宋的契丹!姑且不论这些民族对华夏政治的影响,就是经济文化也深深地影响了中原。好多人解读“床前明月光”中的“胡床”,据说就源于匈奴。
“五胡乱华”是塞外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陆续在黄淮以北建立非汉族政权,与南方汉人政权对峙时期。“五胡”主要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大部落。巧的是,胡汉南北对峙时期,对床的定义却高度一致。
先看南朝的:
(大同) 六年,迁司徒左长史。八年(542年),迁都官尚书。时尚书令何敬容用事,与之并省,未尝游造。有宦者张僧胤候侃,侃曰:“我床非阉人所坐!”竟不前之.
时论美其贞正。九年(543年)出为使持节、壮武将军、衡州刺史。(《梁书·列传.卷三十九. 羊侃》)
这是说 南梁大同八年(542年)宦官张僧胤造访羊侃不受待见的事儿。张僧胤可不是一般的小太监,他是梁武帝身边红人,就像服侍慈禧太后的李莲英。请看下例就知道他跟皇帝多近乎:
“上方昼寝,宦者张僧胤白朱异启事.上骇之.遽起升舆,至文德殿阁。异曰:“寒山失律。”上闻之,恍然将坠床。僧胤扶而就坐.乃叹曰:“吾得无复为晋家乎!”
(见《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梁纪十六.高祖武皇帝十六.太清元年
》)
事起太清元年(547年)八月初一日,梁武帝下诏大举伐东魏。遣南豫州刺史、贞阳侯肖渊明(即萧明,唐人讳渊。梁武帝兄懿子)督诸将,皆少年贵介,不知兵。战于寒山,十一月大败。此役只有羊侃带本部全身而退,没什么损失。是非功过姑且不论,先说床。
与上文提到床关联的信息是:梁武帝听到兵败消息“遽起升舆,至文德殿阁”,显然是抬到文德殿坐御牀,后句“僧胤扶而就坐”也是御牀。但未闻失败消息时是“上方昼寝”,说的是梁武帝在睡午觉,尽管文中未出现牀字,但肯定也是躺在床上睡午觉。
宦官张僧胤是梁武帝身边的红人。但他去见羊侃,羊侃不搭理他,也不请他坐。说“我床非阉人所坐!” 这个床是坐床毫无疑问。
羊侃能文能武,高傲的他怎么能看得起宦官?
大同三年,车驾幸乐游苑,侃预宴。时少府奏新造两刃槊成,长二丈四尺,围一尺三寸,高祖因赐侃马,令试之。侃执槊上马,左右击刺,特尽其妙.高祖善之.又制《武宴诗》三十韵以示侃,侃即席应诏,高祖览曰:“吾闻仁者有勇,今见勇者有仁,可谓邹、鲁遗风,英贤不绝。”
-------- 谁误读了“床前明月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