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接受早教的孩子大都会背诵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却很少有人提及这诗写的其实是赶考举子的心情。湖州武康人孟郊出彩的诗,大多与穷愁潦倒,世态炎凉,科场悲喜有关。据说他“十七年间六落第”,《游子吟》就出在落第之后。
晓月难为光,愁人难为肠。
谁言春物荣,独见叶上霜。
雕鹗失势病,鹪鹩假翼翔。
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剑伤。
----(见《孟东野诗集.落第》)
胸有诗书,贫困无靠的他频繁落第,而“鹪鹩”般不学无术之徒,却旁门左道时运亨通,让他如何不“情如刀剑伤”?!
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
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
---(见《孟东野诗集》)
《下第东南行》《下第东归留别长安知己》《失意归吴因寄东台刘复侍御》等都写出了孟郊受尽科举的捉弄。一气之下十来年再没步入考场。
可那时的读书人不科举又有啥出路?逼得他四十六岁忍不住又进京赶考,因此才有了科场最著名的诗: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见《孟东野诗集.登科后》)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贞元十二年(796年)四十六岁的孟郊中进士真的并不晚,可他熬到五十岁才补了溧阳县尉。虽科举中第,春风得意,也过了把玩儿花儿瘾,但事实是并非考上进士都能当大官,像电视演的那样有女送上门,立地发财,甚至状元被招为驸马。
不会当官儿,不谙人情世故,晚年的进士孟郊生活凄惨,以至于暴卒后收敛钱都靠朋友接济(见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呜呼!史上如孟郊穷困潦倒之进士举人何其多也!?
孟郊可不是穷人。父亲孟庭玢虽然官儿不大---昆山县尉(公安局长),亦比平头百姓强势百倍,这样人家子弟有进士头衔尚且如此,可以想象科举能改变小百姓命运的概率大约是多少。。。
----科举那点儿事儿
9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