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家欢喜几家愁的高考结束了,千百年来对待考生的态度历来也不一样。看看唐德宗年间,
杜羔媳妇儿对待落榜生的态度。
《新唐书》杜羔有俩。俺说的不是陕西人 ,不是名相杜佑的孙子杜羔。俺说的是相州洹水(河北魏县)人杜羔,此兄几次科考落榜,最后一回落榜,正收拾行囊准备家走,收到媳妇儿赵氏寄来的诗:
良人的的有奇才,何事年年被放回?
如今妾已羞君面,君若来时近夜来。
(见唐无名氏《玉泉子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版)
大意说,我老爷们儿的确奇才,不知为啥总落榜?!这回连我都羞得没脸见人了。怕邻居耻笑,你最好还是等黑灯瞎火,街上没人时再进家吧!相州洹水杜家是书香门第,隋朝开科举就曾创过折桂记录。杜家媳妇儿肯定得有文化,赵氏不但识文断字,还了解丈夫,懂得激将法---相夫有方,你瞧这信写的,要搁一般男子汉还不得上吊啊。
杜羔也真有度量,读了诗没寻短见,也没愤而离家出走。而是羞愧之余,干脆家也不回,留京发愤继续苦读。终于唐德宗贞元五年(789),中了己巳科卢顼榜进士。同榜中了杨巨源、斐度等三十六人。考官是礼部侍郎刘太真。
妻子接着喜报当然高兴了,但担心又来了,又寄诗:
长安此去无多地,郁郁葱葱佳气浮。
良人得意正年少,今夜醉眠何处楼?
----
(见《闻夫杜羔登第》《唐诗纪事》)(全唐诗:卷799-21)
这媳妇厉害啊!老爷们儿考不上怕丢人,不让白天进家。考上了,又担心金榜题名
寻花问柳,先给你把话儿撂这儿!别得意忘形。
有这样的媳妇儿管教, 杜羔想不进步都难,从万年县令步步高升,什么户部郎中,谏议大夫,振武节度使,最后干到工部尚书致仕。(见《新唐书卷172,杜羔传》)
---科举那点儿事儿 89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