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傻瓜乐力
傻瓜乐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246
  • 关注人气:1,22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秀才难考还是进士难考?一个人的科考。

(2019-06-14 21:54:43)
标签:

只有一人报考

只有一人被录取

孔子答也不一定中秀才

笑啼俱不敢方验做人难

无人敢报秀才科---忒

分类: 史海钩沉

       秀才难考还是进士难考?

      这还用问?当然是进士难考了。 

      但那是在科举制度逐步发展完善,呈乡试--- 省试---殿试逐级递进制度固定后。初创科举考试取士的隋朝,却是秀才难考。 上篇说了河北相州洹水老杜家媳妇儿激励丈夫科考的事儿,今儿个再说说他家先人考秀才的事儿。

           读书人“秀才”盛行于明清,但“秀才”之名却始于汉代。两汉  三国,朝廷选拔人才兴举荐制,俗称“举孝廉“, 曹魏搞"九品中正“ ,也有”举秀才“。比如幼儿园小朋友都熟悉的”二十四孝“之一,”卧冰求鲤“的孝子王祥,就曾”举秀才,除温令,累迁大司农“(见《晋书.卷三十四》)

         原来王祥孝敬出名后,还有更多幼儿园阿姨可能不知道的事儿:

”汉未遭乱,扶母携弟览避地庐江,隐居三十馀年,不应州郡之命。母终,居丧毁瘁,杖而后起。徐州刺史吕虔檄为别驾,祥年垂耳顺,固辞不受。览劝之,为具车牛,祥乃应召,虔委以州事。于时寇盗充斥,祥率励兵士,频讨破之。州界清静,政化大行。时人歌之曰“海沂之康,实赖王祥。邦国不空,别驾之功”正为此才 举秀才,除温令,累迁大司农

                                                          见《晋书.卷三十四》)

           曹魏的”秀才“兴推举,不一定考试。但南北朝时就重视策举,得考试“策秀才,必五策皆通,拜为郎中。”(见《北堂书钞》《晋令》) 

隋文帝废除魏晋世家大族把持朝政的九品中正制,开皇七年(587年)开志行修谨、清平于济两科取士。科举草创考试极严, 殿试合格者为秀才,皇帝直接下旨授官。有隋一代三十七年,考取秀才者不足 10人,但相州洹水杜氏就占仨!
      隋世重举秀才,天下不十人,而正伦一门三秀才皆高第,为世歆美。太宗素知名,表直秦王府文学馆。贞观元年魏征荐其才,擢兵部员外郎。 (见《新唐书·杜正伦传》正伦”说的就是相州洹水人杜正伦。《旧唐书》说隋朝中秀才者十余人,反正也没差几个。

 杜正伦,隋仁寿中与兄正玄、正藏俱以秀才擢弟隋代举秀才者止十余人,正伦一家有三秀才,甚为当时称美。”(见《旧唐书列传二十·杜正伦》)

河北老杜家科考最出彩的是杜正伦的哥哥杜正玄

公元595年,杜正玄赴长安科考。进场空荡荡,就他哥儿一个,感情那年俺闺女请俺两口儿看电影“包场”!无人敢报秀才科---忒难。    杜正玄却不慌不忙,看题,面对方略策,略加思索,伏案疾书,文不加点,一挥而就

   考官们惊叹不已。待判卷,更是啧啧称奇。答的太棒了,虽然只他一个考生,无人可比,但也不得不判他“高等”。

  “高等“就是最高等。当时还没有状元榜眼探花一说,高登秀才就是头子。    杜正玄的卷子马上呈到主管杨素手里——杨素就是俺大前年博客《破镜重圆 “笑啼俱不敢  方验做人难”》中霸占南朝陈后主妹夫徐德言媳妇儿的,隋朝开国元勋越国公杨素,他还兼任隋炀帝叔父。

    杨素权倾朝野,但有真才实学,向来持才傲物、一般人不放眼里。一听考生就一个,还中了秀才,根本不信。他说,就我出这题,就是周公,孔子答,也不一定中秀才!看也不看,就把卷子扔地上了

毕竟是国考,总得有个交代啊!面对考官三番五次催促,杨素也觉得体面收场好。那天都傍晌了,写个题目,让主考官招呼杜正玄复试。

主考官一看,就知道他没安好心----考题要求:

 就司马相如、王褒、班固、张载的五篇文章,用赋、颂、铭三种文体,作文五篇。最要命的是,杨素明确要求:  我公务繁忙 ,傍晚还有约会,必须在此前交卷-----我判!

  简直是坑人!

主考官把题交给杜正玄,一脸复杂地看他咋答。没想到杜正玄看题,眉头略微一皱,随即胸有成竹地微笑着铺纸挥毫,依旧行云流水,依旧从容自若,一个时辰,洋洋洒洒五大篇就交上来了。

面对妙答,主考官们惊得目瞪口呆。

就连杨素看了答卷也佩服之情油然而生。不仅当即承认杜正玄秀才,还亲自安排他任长安王记室参军。

                                ----科举那点儿事儿 9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