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团队赛研上课小数的初步认识李康宁

标签:
团队赛研 |
分类: 教研组活动记录 |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掌握了货币单位、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换算,生活中也接触过以元或米作单位的小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课内容包括认识一位小数和它的读、写法。认识一位小数是小数的初步认识中最基础的知识,它的学习,不仅为学生准确清晰地理解小数的含义,也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的知识打下初步基础。同时,小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较广泛,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本课的知识结构这样有层次地呈现,体现了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分层渐出,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利于学生学好课本知识。
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小数并不是全然不知,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所接触,但由于小数是十进分数的特殊表现形式,其意义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学生要深刻理解小数的意义,还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现状,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找出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契合点,利用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重视直观、引导、注重启发,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理解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意义,并会正确读、写小数。
2.经历观察、比较等数学活动,初步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建立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类推能力,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认识小数,会读、写小数,初步理解小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十分之几与一位小数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小数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整数和分数,今天我们来认识新的数——小数。
揭题:认识小数。
二、 探索研究,认识小数
1.基于学情,认识读写与含义
引导词:这些数你都认识吗,谁来介绍一下?
(1)介绍读法:一包口罩的价格是九点八元;一箱矿泉水的价格是六点九元……
问:这位同学介绍了小数的读法,他介绍的对吗?
25.25的读法:
预设1:二十五点二五
预设2:二十五点二十五
介绍小数点并小结读法:
我们看小数的中间有一个小圆点,这个小圆点我们叫做小数点。它把小数分成两部分,小数点左边的是整数部分,右边的是小数部分。整数部分就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部分要像读电话号码一样读。所以正确的读法是二十五点二五。
师:现在你会读小数了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学生依次读,课件逐个呈现读法。
过渡:同学们读的真好!我们学会了小数的读法,那这些小数又表示什么意思呢?比如9.8元表示什么意思?
(2)介绍含义:一包口罩的价格是九点八元,意思是9元8角。
提问:现在我们来思考一下,如果以元作为单位,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什么?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数呢?第二位呢?
小结: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元,是这个数的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几角,第二位表示几分,都表示比元小的单位,是这个数的小数部分。
小结: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我们已经知道了1角和0.1元代表的价格是一样的。
(板书:1角=0.1元)
过渡词:现在同学们对小数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小数里还隐藏着怎样的学问呢?接下来,我们继续往下研究。
2.认识一位小数,建立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联系。
活动一:画一画,说一说
(1)师:这是1元,如果用这个长方形来代替1元,你能在这个长方形中表示出0.1元吗?先独立完成,再和同桌说说你的想法。
(2)反馈
作品:
呈现作品,问:你是怎么表示0.1元的?
预设1:把长方形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1份就是0.1元。
预设2:因为1元=10角,取1角就是0.1元。
追问:你怎么知道1份是0.1元?
预设:因为1元=10角,1份就是1角,也就是0.1元。
小结:因为1元=10角(板书),所以只要把1元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1份就是1角,也就是0.1元。
师:谁能像老师这样说?
呈现作品,问:他画的对吗?他是怎么表示0.1元的?
预设:把1元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是1角,也就是0.1元。
呈现作品,问:这样可以吗?
预设:不可以,没有平均分。
对比两幅图:为什么他们画的不一样,都可以表示0.1元?
预设:因为都是平均分成10份。
小结:只要把1元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这1份就是1角,也就是0.1元。
提问:这一份还可以用哪个数表示?
预设:
元。
小结并板书:非常正确,1角是1元的,用分数表示就是
元。1角=0.1元,1角=
元,那0.1元和
元是什么关系?(补充板书:
)
(3)回顾0.1元的表示
师:回到课件上来,刚才是怎么表示出0.1元的?谁能把这幅图的意思完整地说一说?
预设:因为1元=10角,所以把1元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1份就是1角,也就是
元,也就是0.1元。
(同桌互说,集体说)
提问:你还能在这幅图中找到其它的0.1元吗?为什么?
预设:这里的每一份都可以表示0.1元。
小结:只要把1元平均分成10份,每1份都是1个
元,也可以说是1个0.1元。
活动二:涂一涂、填一填
师:0.1元我们找到了,你还能在这图中找出其它的小数吗?请在图中涂出你喜欢的小数,完成填空。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提问:你找到了什么小数?怎么找的?
3角=
元=0.3元
元=0.4元
元=0.8元
预设:把1元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3份就是
元,也可以说是0.3元。
师:那这里有几个0.1元?(3个)我们一起数一数,1个0.1元,2个0.1元,3个0.1元,3个0.1元合起来就是0.3元。
提问:你还能找到其他的0.3元吗?他找的对吗?我们数数看。1个0.1元,2个0.1元,3个0.1元,合起来也是0.3元。
提问:这样是0.3元吗?
小结:只要是3个0.1元合起来就是0.3元。
反馈作品、,问:你找到了哪个小数?怎么找的?
预设:把1元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4份就是
元,也可以说是0.4元。
追问:0.4元是几个0.1元合起来?
对比观察三条关系式:你有什么发现?小组讨论,看看谁有更多的发现。
预设1:分数的分母都是10。
追问:为什么分母是10?
预设:因为1元=10角,把1元平均分成10份,分母是10。(板书:
)
预设2:角前面的数字和分数的分子以及小数的小数部分一样。
追问:他发现了这些数都相同,那3角里的3是什么意思?
预设:3角里的3表示3个1角,第二个3表示3个
元,第三个3表示3个0.1元。
小结:几个1角=几个
元=几个0.1元。
引导:我们一起观察,这些分母都是10的分数写成小数有什么特点?
预设3:都是0.几元。
小结:分母是10的分数能改写成一位小数,十分之几元就是零点几元。
(板书:一位小数)
过渡词:同学们都很厉害,找到了什么很多发现,刚才我们接触的都是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下面我们把单位变化一下。
三、深化理解、拓宽思维。
1.出示线段米尺:
师:这是1米,你能用一个小数来表示红色线段的长度吗?
预设:0.2米、0.3米。
追问:看看谁的眼力比较准,我们来验证一下。(出示刻度)
提问:除了0.3米,你还能找到其他长度吗?
预设:0.4米,0.5米……
小结:我们发现几个0.1米合起来就是0.几米。
将线段转换到数轴上
引导词:现在我们把线段请到数轴上,这里代表起点也就是0,从0到这表示1。
提问:你能找到0.7在哪里吗?为什么?
预设:从0开始,7个0.1就是0.7。
提问:1.3在哪里?该怎么办?
预设:增加3段。
追问:出示不等长的三段,这样可以吗?为什么?
预设:要和前面的0.1一样长的3小段。
2.脱离单位,深刻理解平均分成10份
提问:你能在数轴上找到1.1吗?为什么这里是1.1?
预设:1到2平均分成了5份,每份是0.2。
3.整数与小数的转换
同学们,我们今天认识了小数,其实它和我们原来学的整数之间也有联系,假如最后一个小方块用1表示,第二幅用什么表示?(10,10个一是1个十)第一幅呢?(100,10个十是100)
如果中间的图作为1,第一幅图用什么表示?(10)第三幅?(0.1)
第一幅图当1,第二幅?(0.1)第三幅?(0.01)我们以后再来学习。
四、总结
时间过得可真快,不知不觉一节课就要结束了,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机动:数学文化(视频)
中国古代数学家刘徽,使用小棒放低一格表示小数。(提问:你看懂了吗?)
有了阿拉伯数字之后的小数表示方法。
德国数学家克拉维斯最早使用小圆点表示小数点。
板书:
认识小数
1角
元
1角=
元=0.1元
3角=
元=0.3元
7角=
元=0.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