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珍一人一课三上数学说课《集合》
(2023-02-10 14:14:13)
标签:
一人一课 |
分类: 一人一课 |
三年级数学《集合》说课稿
一、 说教材
集合即《重叠问题》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集合思想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从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其实就已经在运用集合思想方法了。例如在数数时,把几个人,几朵花,几枝铅笔用一条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表示,这样表示出的数学概念更直观、形象。而本节课所要学的是含有重复部分的集合图,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教材中的例1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踢子比赛和跳绳比赛的学生名单,而总人数并不是这两项参赛的人数之和,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教材中是利用集合图(韦恩图)把这两项比赛人数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教材要求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休会集合思想,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适度让学生亲历集合图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理解集合图各部分的意义,培养学生应用集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集合思想的奇妙与作用。
二、说教学日标
1、理解集合圈里各部分的意义。会读集合圈中的信息,会按条件填写集合圈
2、使学生感知集合图的产牛过程,初步培养学牛的建模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韦恩图,表示重叠现象的方法,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同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述 。
3、渗透多种方法决问题的意识,培学生初步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读集合圈中的信息,会按条件填写集合圈。
教学难点: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说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使用师生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引导学生步步地深入,进而将问题解开,达到教学目标。
五、说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首先用数学问题:摆两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为什么来引出重复现象,引入课题。
(二)、启思生疑
请你帮帮忙创设情境,出示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表格中找数学信息,发现赐、跳绳分别有多少人,以及两项比赛都参加的有多少人。并张试解决三班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写出算式:9+8=14(人),这是怎么回事呢?还要减3。学生根据自已的理解,回答为什么要减三。为后面发现重叠部分只能计算一次打下基础。
(三)、导探释疑
这一部分是请14位同学粉演赛者,体会集合图的形成过程,了解集合图各部分的含义,发现参加踢毽子的和只参加喝健是两两种不同的意思。
回顾集合图各部分表示的含义,这一部分的设计属于巩固与练习。数人数,发现重叠部分只数一次相应的计算时重叠部分也只计算一次,然后问:想一想,我们是怎样列式的?让学生自己总结列式方法。
(四)、应用反思
1、动物园里的数学问题
把下面动物的序号填写在合适的圈里。
2、、脑前急转弯
看医生:两对母女大看医生,但医生只见到了三个人,为什么呢?
(五)、课常小结
说今天有什么收状?
课后请大家留心观察,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还能解决生活中的那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