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组4月备课活动

2022-05-07 13:06:14
标签: 集体备课 科学组

《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

教学设计初稿

                                  王婷婷

【教材简析】

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通过对“厨房中的各种物质”的观察、特征的描述、用途及其发生变化的了解,使学生认识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大小和形态,有些变化则产生了新的物质,从而引出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本课具有前瞻性质和铺垫性质。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观念既是科学的概念,也是哲学的概念。因此,本单元的概念具有观念层面上的意义。而这些概念并不是通过一节课的教学能够形成的,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该渗透这些概念,为学生的发展成长奠定基础。

【学生分析】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物质。上课使用的课本和桌椅、居住的房子和吃的各种食物,它们都是由物质构成的。各种动物、植物,包括我们的身体,也是由物质构成的。学生对“物体”一词的概念比较熟悉,但对“物质”一词的概念比较生疏,二者的区别在于物体是学生可见的、可感受到的具体东西,而物质是客观的实在,不受人的意志的影响。学生能够看到很多物质变化的现象,许多变化发生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经验上的准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是不同的。

2.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大小、形态等,而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对水、食盐、铁锅等厨房中的物质特征进行观察描述。

2.用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方法,寻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证据,对物质的变化进行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

初步养成乐于观察身边常见物质变化现象的兴趣和探究欲。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初步感受身边的物质在不断地变化并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难点:有些物质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它叫做化学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课前热身:说一说、认一认

1.提问:教室中有许多物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说的越多越好。

2.提问:教室外你又看到了什么物体呢?

3.提问:以ppt上这些物体为例,说说这些物体是由什么构成的?

4.小结: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设计意图

:从学生的身边出发,让他们自己感受身边的物体无不是由众多物质组成的,进而帮助学生理解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5.揭题:

今天让我们从每个家庭都有的厨房入手,

研究一下厨房里的物质。(板书课题)

6.提问:

你留意过厨房里的物质吗?谈谈你们家

厨房里都有哪些物质呢?

学生讲讲自己家厨房里有哪些物质。

二、探索

活动一:描述厨房中的物质

1. 过渡:(

PPT出示材料图片)

:水、盐、铁、玻璃、米(碳水化合物)

2. 提问:要想更科学的描述物质,我们可以从物质的哪些方面入手?

      学生预设:颜色、形状、大小、气味、状态等等。

2.

PPT出示观察要求:

      1)同桌互相交流、描述并记录厨房中这些物质的特征。

      2)根据特征推测这类物质的用途。

      3)做好汇报的准备。

3.小组内

交流并

记录。

4.汇总:选取班内一个小组的记录,分工汇报,全班补充。

5.小结:原来,生活中很常见的物体有着这么多的特征和用途。

计意图:

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经验,根据前面科学课的学习,对厨房中常见的水、玻璃、

米、铁

等物质从感官上和物质特点上进行观察和描述,从而进一步认识这一类物质的特征和用途。

活动二:厨房中的变化

1.过渡:这些物质是一成不变的吗?

2.进一步引导:生活中,你们观察过这些物质发生过哪些变化呢?

请学生示范说一下。

3.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并补充完整。

4.汇报:选取一个小组的记录,分工汇报,全班补充。

5.提问:会不会有什么物质永远是一成不变的?为什么?

计意图:

这个活动是学生脑洞大开的环节,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对生活中可观察到的物质变化的认识。学生通过

交流、

结合生活经验,概括出物质都在变化,并发现有些物质变化较快,有些物质变化较慢。学生在大量的实例中对物质变化的不同有所感触,从而发现并提出物质变化有哪些不同。

活动三:不同的变化

1.过渡:

世界上的

物质会发生变化,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变化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学生提出,教师总结规律:颜色变化、形状变化、大小变化、形态变化……

2.提问:

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吗?

水变成水蒸气后,还是同一物质吗?

铁生锈后,铁锈和铁还是同一种物质吗?

玻璃摔碎后,和摔碎之前是同一种物质吗?

边研讨边板书:

产生新物质

——

化学变化

不产生新物质

——

物理变化

3.举例:生活中,你的周围发生了哪些变化?它们分别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学生谈谈自己生活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计意图:

本活动要求学生比较归纳两种物质变化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通过水的三态变化、玻璃摔碎、

盐溶解、米煮熟、

铁生锈这

个典型变化,对有没有产生新物质进行讨论,使学生的思考方向更集中。最终,学生认识到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大小、形态等,而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进而提出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

三、集体研讨

1.分别出示铜狮、泡沫灭火器和烟花的图片,请学生说说这些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2.出示视频解答。

计意图:

学生了解物质变化后,再出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变化图片,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及本节课所学内容,解释它们分别发生了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再在学生解释的基础上用视频的方式加以补充和完善,明确这些物质的变化都产生了新物质,即发生了化学变化。

【板书设计】

4.1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

1.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不断的变化着的。

2. 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产生新物质;

               物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教学设计终稿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