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辽代马头琴的发现证明了沈括的“马尾胡琴”说是可信的

(2017-03-28 22:29:36)

马头琴是草原民族独特的演奏乐器。特别是在蒙古族的民族歌舞中是必不可少的乐器。从新疆,内蒙一直到东北地区,甚至,在遥远的俄罗斯及中亚,东欧等地也都有马头琴。今天,在我们周围,凡是有蒙古人的地方都流行着马头琴。不但大型的文艺团体的表演中是乐队的重器之一,就是在蒙古族的毡包里,在营子的树荫下,在皎美的月光中,一曲悠扬的马头琴声,随风飘荡,激起人们无限的遐想和感动。

那么,马头琴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最早的马头琴是个什么样子?马头琴是怎样诞生演变成今天的样子的?

马头琴—蒙古人称作“莫林胡尔”或“绰尔”。马头琴与蒙古族另一种乐器—“潮尔琴”一样,都属于弓拉弦鸣的“弓弦乐器”类。史书记载,马头琴和潮尔琴历史悠久,其共同的传承始祖应该是东胡的奚族人—也称“库莫奚”。库莫,是沙土的意思,库莫奚应是居住在沙漠中的奚人。据记载,是奚人发明了最早的马头琴—即奚琴。

奚琴是一件弓弦乐器陈晹《乐书》记载:“奚琴本胡乐也;出于弦鼗,而形亦类焉;奚部所好之乐也。盖其制两弦间以竹片轧之,至今民间用焉”。“奚琴”到南宋时也叫“嵇琴”,其形制与后世的胡琴基本相仿,是时期一件很流行的弓弦乐器。

在沈括《梦溪笔谈·卷五》中有诗五首,其中第三首中有“马尾胡琴”的说法,其诗曰:马尾胡琴随汉车,曲声犹自怨单于。弯弓莫射云中雁,归雁如今不寄书。

虽然沈括在诗中没有说明“马尾胡琴”的形制,但一般均认为“马尾胡琴”是一件弓弦乐器,也有人认为“马尾胡琴”就是奚琴,由于是少数民族的乐器,又被称为“胡琴”。

关于奚琴,北宋的欧阳修还有这样一首诗:“奚琴本出奚人乐,奚人弹之双泪落”。欧阳修在诗中所说的奚琴与深刻诗中所说的马尾胡琴是否是同一乐器?当时的奚琴究竟是什么样呢?笔者认为,就史料分析,欧阳修和沈括所说的“胡琴”和“奚琴”不是同一乐器。沈括虽然没有说明马尾胡琴究竟是什么样子,但就马尾来说,我们很容易想到应和今天的胡差不多,叫胡琴的原因,胡人的乐器。欧阳修诗中所说的奚琴是弹奏的,这和沈括的马尾胡琴就有了很大的区别。沈括所说应该就是最早的,也就是今日二胡的前身而欧阳修所说“奚人弹之”的奚琴我们还不知是什么乐器,“弹之”可以肯定是弹拨乐器,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奚琴究竟是拉弦乐器还是弹拨乐器?需要进行考证和研究。但目前的研究和出土的实物都证明了奚琴是拉弦乐器,而不是弹弦乐器。

如果展开一下思路,欧阳修在出使契丹中,对乐器观察和记述不一定细致准确。作为文豪诗人,想象丰富,描绘夸张,为了诗词格律和平仄,借词或代意,也是常见的。如诗中“弹之”,属阳平,精妙;如改成“拉之”,是阴平,违规。所以,还需要更多的实物,资料以及考古信息,来解谜,来论证。这也是一个十分艰难而有吸引力的过程。

    最近,笔者有幸见到了套辽代契丹人的乐器。这是一千多年前的乐队演奏时使用的实物实样,有古琴、笙、琵琶、笛、钹和奚琴。其中,奚琴是用马头装饰。这是目前为止发现最早的马头胡琴。辽代契丹人打败并融合了奚族人,奚族人又演变成辽国萧姓后族。也成了辽国的统治阶层。因此,奚人的优秀先进的文化和技艺得到继承和延续,笔者见到的这组乐器就是很好的例证

https://mail.qq.com/cgi-bin/viewdownfile?f=13233D0948115D857885DF0362FE5A49A1F516100B050748DBE01B37DE6A5964A0E9347FB99BA00B5B88E39D58D213F32D5D3AEAE258659767DD3E0A2336679DFDF7D736039B4D8AF7ECF2C17C941B1380C87DCDB64066A3578179F54FB88C6A139A53B8689A53CB33EE019447E690B4426E5D8618064A3B7E9A9D9C3B0F16E8B1DD03DFA5CEB68538F2A2B07A1042EF97633FA4A885897AA634D7660E4A80111430E7D9F3F718DC&sid=Gr38r3sJGsMZFlML

1 笔者见到的一组契丹鎏银乐器                图2 胡琴的马头

https://mail.qq.com/cgi-bin/viewdownfile?f=13233D0948115D857885DF0362FE5A49A1F516100B050748DBE01B37DE6A5964A0E9347FB99BA00B5B88E39D58D213F32D5D3AEAE258659767DD3E0A2336679DFDF7D736039B4D8AF7ECF2C17C941B1380C87DCDB64066A3578179F54FB88C6A139A53B8689A53CB33EE019447E690B4426E5D8618064A3B7E9A9D9C3B0F16E8B1DD03DFA5CEB68538F2A2B07A1042EF97633FA4A885897AF2FA2755A95866DE1430E7D9F3F718DC&sid=Gr38r3sJGsMZFlML

3对马头胡琴的测量,结果与今之二胡相差无几

 图4刻有契丹小字的鎏金马头胡琴

图5 刻有契丹小字的鎏银马头胡琴    

https://mail.qq.com/cgi-bin/viewdownfile?f=13233D0948115D857885DF0362FE5A49A1F516100B050748DBE01B37DE6A5964A0E9347FB99BA00B5B88E39D58D213F32D5D3AEAE258659767DD3E0A2336679DFDF7D736039B4D8AF7ECF2C17C941B1380C87DCDB64066A3578179F54FB88C6A139A53B8689A53CB33EE019447E690B4426E5D8618064A3B7E9A9D9C3B0F16E8B1DD03DFA5CEB68538F2A2B07A1042EF97633FA4A885897A5910EA39F409F5AF1430E7D9F3F718DC&sid=Gr38r3sJGsMZFlML

 鎏银奚琴细部

辽代契丹马头琴的发现,解开了许多有关马头琴的谜团。也证明了思考诗中所述是准确可信的,即马头琴最早起源于草原上奚族人。也证明了辽契丹人融合了奚人之后,使得奚人的音乐及乐器都得到了吸收、发展完善。这件精美的并镌刻着辽契丹文字(契丹小字)的马头琴就是见证。件辽代马头琴,顶端是一栩栩如生的马头,琴干雕刻双龙,双轴双弦,鸣箱镌刻辽代独特的双钩契丹字。已近完美。应该注意的是,这一套共六件乐器,每件上都镌刻着契丹文字。结合整套的功能齐备的乐器组合来看,这是一个成规模的乐队所备乐器。虽非实际演奏用器,但无疑应该是高等级贵族墓主人的陪葬用品。

这一时期带有马头的乐器图像,并不止上述所说的奚琴一件。笔者收藏的契丹-辽代的画卷中,有几幅与奚琴(或称马尾胡琴)相关的图像。选其中一幅作为证明。

https://mail.qq.com/cgi-bin/viewdownfile?f=13233D0948115D857885DF0362FE5A49A1F516100B050748DBE01B37DE6A5964A0E9347FB99BA00B5B88E39D58D213F32D5D3AEAE258659767DD3E0A2336679DFDF7D736039B4D8AF7ECF2C17C941B1380C87DCDB64066A3578179F54FB88C6A139A53B8689A53CB33EE019447E690B4426E5D8618064A3B7E9A9D9C3B0F16E8B1DD03DFA5CEB68538F2A2B07A1042EF97633FA4A885897AF59E5579F7A8B04F1430E7D9F3F718DC&sid=Gr38r3sJGsMZFlML

 6契丹《宴乐图》中髡发契丹人拉奏奚琴 7 内蒙赤峰博物馆藏契丹玉腰带上的马头阮咸

笔者在内蒙赤峰博物馆还见到一件契丹人的玉腰带上有马头形象的乐器(见图7),这是一件饰有马头的阮咸,是弹拨乐器,不知能否与欧阳修的诗句联系起来。很可惜,由于当时的客观条件,照片拍摄的不理想,但还是能够看出这是一件马头阮咸。如果欧阳修所说的奚琴是弹奏乐器,这块玉腰带与之很贴近。

从奚人的“奚琴”到唐以至后来的辽宋时期的“弓弦胡琴”。经过长期的改进完善,逐渐发展。一直到成吉思汗时期的大元朝,随着大军的征战,流传四方民间,成为宫廷贵族以及民间百姓们庆典与抒臆的重要演奏乐器了。

而辽代继承唐和五代,文明文化是非常发达的,声乐歌舞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我们从辽代契丹墓葬中的壁画、佛塔束腰壶门上的砖雕以及出土的各种器物都可证明。特别是内蒙的宝山辽墓以及河北宣化辽代张世卿墓中的壁画都有庞大的乐队,所演奏用的各种乐器大多与今天的乐器无大的差别。

当然,辽以后,又经过了金代,到了同是草原民族的蒙元帝国,已经在草原传播了几百年的马头琴,随着蒙古帝国的征伐四方,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扩散传播,从器型,构造,功能,以及奏法,音质,音量,一直到曲目等,都更加合理完备了。但是,我们所见到的马头胡琴和今天流传在你们地区的马头琴虽然均是拉弦乐器,但在形制上又有了很大差别,其中如何分道扬镳,还需考证。

应该说,马头琴一开始就与草原和“马”有关系。所以,才有了许许多多美丽的传说故事。相传,古时候,草原的民族就是将马的腿骨,头骨,肱骨,马皮,马尾等等,利用起来,制作成了最初的琴。由于草原民族离不开马,珍爱马,又是利用可爱的马身上的东西制作的乐器,为了纪念或怀念心爱的马,在乐器上雕刻马头或马的图案等。这样,马头琴的名称就响亮的传开来了。

Power by YOZOSOFT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