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五件漆器的正面图

上图:五件辽代漆器的反面图(底部)



上图 :仿波斯金柄漆杯



上图:契丹铭款凤盘



上图:契丹铭款龙盘



上图:嵌螺钿佛像盘



上图:嵌螺钿六棱钵
漆器,最早在中国出现。是一种工艺复杂的髹饰工艺。采用大漆即天然的树漆,在各种胎制的器物的表面进行一层或多层的反复髹涂。髹涂之后,再进行描彩,绘画。高级的还有镶嵌和雕刻,这些装饰的效果,体现了不同材料和工艺的融合辉映之美。在中国的历史上,漆器,从来就是皇家贵族们的高贵身份的象征。
漆器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证明,在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文化层中,就出土了一个造型精美,内外都有朱红树漆涂料的漆碗。这是一件最早的生活实用器具。到了商周时期,漆器的作用大大拓宽和抬升了。工艺技术也更加复杂和精细了。这时候的漆器,不仅仅是髹朱饰黑,而且还出现了镶嵌的工艺。即在漆器上镶嵌蚌壳,螺钿以及金银,玉石等作为装饰。随着社会的发展,漆器已成为贵族阶层追求享乐,追求审美的器物。后来,社会进入到春秋战国乃至后来的秦汉,隋唐,辽宋,对漆器的需求更加扩大,制作更加精美,工艺更加多样。到元明清和近代,漆器开始走入富裕的平民阶层。又有东西方科学技术的借鉴和融合。中国的漆器,已经达到了完美的时期。而且,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地域文化背景差异,漆器,有了地域的特色。
辽代契丹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和文明的过程中。创造了辉煌的契丹文明。当然,在漆器的生产和工艺上,也体现了契丹民族的风格,更适合草原民族的生活和民俗。从考古发掘的内蒙吐尔基山辽墓,陈国公主墓,辽宁法库叶茂台辽墓群,河北宣化张世卿辽墓,甚至黑龙江黑河卡伦山辽墓等等,都出土了精美的漆器。有的如叶茂台辽墓出土了20多件。这些漆器有的契丹风格明显,有的绘画,款识,都是契丹的文化综合反映。当然,也有的可能是从北宋的汉人地区输入的。
本文展示的五件漆器,是带有明显的契丹文化,契丹民俗,契丹佛教印记和风格的器物。从五件造型各异的漆器来看,应为供奉和祭祀器物。五件漆器造型精美,有的还镶嵌了螺钿蚌壳。器物大多绘画了精美的图案,特别是龙凤两个盘,龙和风还用了描金装饰,盘底均有契丹文字款识。这绝非一般贵族能拥有的。另一盘,绘有庄严坐佛,盘沿镶嵌螺钿,盘底绘有精美细致的金刚杵,显然是供奉之物。还有一件六棱深凹钵,内里也绘有图案并写有一大大的契丹字,钵沿同样镶嵌螺钿。也应是供奉之物。至于一把银鎏金柄的漆杯,个头颇大,造型明显是参照了回鹘或波斯的器皿。杯内壁和杯外底均漆红,杯外绘有两佛女和云朵等,极为生动飘逸。
综上所述,
1)这五件漆器,应是辽代契丹皇家或顶级王公贵族所拥有。所绘的图案和器型,除皇家外绝不应该也不敢享用或使用。
2)这五件漆器,应是皇家或贵族供奉祭祀所用。从漆器内外会有龙凤佛像,底部绘法器写铭款,不可能用作生活实用器。
3)这五件漆器,应是皇家享用或供奉,证据之一,是金柄大漆杯的是回鹘或波斯器型。绝非一般阶层可用。另契丹皇族就有西域回鹘血统,耶律阿保机的皇后述律平,就是回鹘人。
4)这五件漆器,制作细腻,工艺复杂,绘画精美,寓意明晰。漆面涂层很厚,已有明显蛇裂纹。绘画的颜料特殊并使用了黄金。可见,等级之高,应是专制专用之物。
5)这五件漆器,有两盘的底部写有契丹小字的铭款,六棱钵内也有文字。字体工整清楚。破译应该不难。到时,谜底就容易解开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