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版《尉缭子》是活字印刷术的铁证

在本人的藏品中,有一部辽代寿昌三年五月千卷堂印刷的《尉缭子》,从纸张印刷,版式装订等特征来看,与辽代的其他书籍没有大的差别。特别是印刷的格式,是辽代汉文或契丹文印刷书籍常见的。而采用四目麻绳装订则是辽宋时期的通用形式。但,仔细翻阅后,却有了令人惊喜的发现。书中的字体,间距,边框的不整齐,不规范,很明显不是雕版印刷所能出现的现象,应是活字印刷产生的纰漏。经过认真比对清代版的《尉缭子》,又有了更重要的发现,在书的首页,竟然印得错了行了,起手一段排版就串行了,这是检字排版的错误造成的。太兴奋了。这足以证明此书是辽代活字方法印刷的。典型!铁证!
查,辽“寿昌三年”应为公元1097年,辽道宗耶律洪基当政第四十三年,相当于北宋的宋哲宗绍圣五年。距今整整915个年头了。本人在辽代统和年间的书籍中也发现了活字印刷的特点。但这本《尉缭子》在印刷过程中出现这么明显的串行错位的错误,清楚地证明了——这本辽版《尉缭子》是毋庸置疑的活字印刷本!弥足珍贵!上天垂青!难道是古人有意留给我们的“昭示”吗?!再结合目前已经面世的大量的汉字,契丹字,回纥字,西夏字的铜活字,石活字,木活字,泥活字等等物证。我们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是证据确凿,铁证如山。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中华文明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