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代线刻镜是继承了唐代的线刻工艺并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其精细精美精湛的程度,在当时的中华大地上是首屈一指的。仅就目前已出土的线刻镜来比较,还是辽博藏的阜新红帽子辽塔地宫中出土的“游丝线刻云龙纹铜镜”最为突出。器形独特,尺寸最大,图案气派,工艺复杂,皇家供奉。从此镜我们可以知道,辽代应是有专门的机构作坊为皇室和贵族及富贵人家制作各类铜镜,特别是线刻镜(有的是运用特殊的游丝工艺)就更为精美。制作和使用的层次应该更高。是官做贵用。
那么,刻写有“官”字款的,精美的辽代线刻镜应该是罕见的,值得重视和研究的。
几块分别用契丹小字和汉字,在线刻镜的钮上,用辽代最多最常使用的“双钩文”清晰地规范地刻写“官”字。这是新的发现,新的镜种,(见图示)。经认真地访问调查和研究,初步的结论是:
1.刻契丹字的“官”线刻镜是在镜背钮上刻契丹文小字的“官”字,镜面是反书“清”字的“清宁九年”的佛教等图案。应该是陪葬祭祀镜。2.刻汉字的“官”字的线刻镜是镜背线刻龙凤花卉图案,镜面光洁明亮,应是贵族人家梳妆照容所用的。
都知道,辽代出土的瓷器的底部有些是刻划“官”字,已经证明是皇家和贵族生前生活及死后陪葬的。因为是使用者高贵身份地位的标志和专用,所以,有“官”字的瓷器制作精美,数量稀少,格外珍贵,价格当然也就是天价了。截止目前,除瓷器之外,辽代标有“官”字的器物还未见记载。
现在,在辽代的铜镜上,特别是线刻镜上出现了用契丹文小字和汉字刻写的“官”字,应该说是首次发现,意义重大。在这样做工精细的线刻镜上为什么刻写“官”字?为什么是用契丹字和汉字这两种文字刻写?镜背除钮上的“官”字外,还有刻写的其他契丹字是什么意思?官字款的线刻镜是什么机构和作坊怎样组织生产的?什么阶层所拥有使用?是赏赐?配给?还是贵族特别制造?等等,诸多谜团待解。
可以肯定,这一发现对研究辽代的铜这一战略资源的控制管理,铜镜的生产组织,使用对象,官阶制度等都是有启示的和实证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