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丝镜与线刻镜是有区别的

标签:
杂谈 |
线刻镜和游丝镜,是不是一回事?指的是一种工艺吗?现在,通常的说法是:东北地区和内蒙的赤峰,通辽地区等把线刻镜称作“游丝镜”,全国其它地区及专家们是称“线刻镜”的。这样的解释没错。但是,我本人有不同的看法。
首先,从工艺来分析,游丝与线刻,是有工艺上的差异的。因为,辽金时期有些线刻镜的线刻工艺比较独特,就是说更精细,更精美,更精湛。与辽代金代和五代北宋时期的常见的线刻镜的线刻工艺,有着明显的不同和差异。最为有代表性的是辽宁博物馆藏的“游丝线刻云龙纹铜镜”(系阜新红帽子辽塔地宫出土)。民间藏家也发现一块图案鎏金的的类似游丝工艺的线刻镜。从铜镜造型及构图分析,应是晚唐至辽初时期的。
另外,关于“游丝”一词的来历,应与早期进口的外国钟表有关。从清宫资料到民间俗语,都把钟表芯内最精细的带有点神秘性的发条称作“游丝”。这在北方是普遍的都懂得的通称。现在,从东北,内蒙到北京各古玩城,问“线刻镜”还需要解释,一说“游丝镜”,很多人都明白。前些年,对这些线刻图案的铜镜,人们并不认识。我曾到北京十里河古玩城一赤峰人的店里询问,回答是,啊,游丝镜吧?老家有两块,值钱吗?
同时,游丝镜的叫法如此普遍。也印证了线刻镜在这些地区不少见。一些跑古董的小商贩都知道的。正因为缺乏认识,所以,一些有水准的国内外收藏家才丰富了藏品。
把辽博藏的“游丝线刻云龙纹铜镜”及一藏家的“游丝线刻神兽纹鎏金铜镜”发上。供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