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回家路(75)
标签:
生活记录 |
慢慢回家路(75)
(2023年04月15日

第十章
4. 大沟沿村结束了9年班子瘫痪的历史
从王团北村向东行进,越过固海扬水(扩灌)工程干渠和团结渠,有一个较大的村庄就是大沟沿。大沟沿行政村辖管大沟沿、套子、深槽子、马家洼子和穆家槽子5个自然村庄,也称为5个社。该行政村地处扬黄灌区和干旱山区的结合部,有少量的耕地属扬黄灌区,绝大部分属于旱作塬区、干旱山区。全村1997年总人口371户1710人,199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454元。全村有党员18名。
大沟沿村党支部班子自1988年春天,就开始处于瘫痪状态。既是一个深度贫困村,也是全镇最不稳定的一个村,几乎天天都有到镇上要救济和告状的群众。
初次到大沟沿村去下乡,就被围过来的群众挡住了,他们说:要调查,几个社都要调查,不能只到大沟沿。我当即给群众承诺:我不但每个社都要去,而且在每个社都要召开群众会议,让你们把装在肚子里的苦水倒出来,与大家一起商量解决好存在的问题。
通过大量的走访调查,在各社召开群众会议座谈,了解到大沟沿村班子瘫痪,不能稳定的焦点,集中在马家洼子这个社,焦点人物是堂叔弟兄二人,两家之间曾发生过一次打架斗殴后,就再没有和好过,从一开始的堂叔弟兄一个告一个,发展到后来的亲朋好友参与进来,成群结队的到镇政府告状。由于拖的时间太长,就成了一块人人都绕着走的“大石头”,没有人做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也怕得罪人,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虽然大沟沿村距离镇政府只有几公里,就住在老百姓家中,天天找他们谈,到了晚上,把相关的人找到一起,给他们说:晚上再不说工作,我们一起打牌,大家都放松一下。刚开始,有矛盾的堂叔弟兄俩,还不一起打牌,我连骂带笑的说:你们总是看不上和我打牌,是不是怕给我“戴帽子”,只要你们能给我头上“戴上帽子”,也算你们厉害。就这样都坐在一起打牌了,从过去互相不说话,到说话了。
通过个别交谈,他们把心里的话都说出来了,把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也全部告诉了我。我就趁热打铁做工作,他们心里的隔阂逐步的消除了。最后,聚到一起商量,酝酿班长候选人,基本上达成了比较一致的意见。
我回到镇政府,向党委进行汇报,杨志宇书记和其他领导都认为已经基本成熟了,可以开展选举工作了。最后,我提出请人大主席李正明、副镇长马列宝、马正有配合一下,因为他们都是王团人,熟悉的人多,万一有啥情况,都可以做工作,选举的成功率一定会大一些。杨志宇书记态度非常坚决的说:大家都要全力以赴,就按照马书记说的办。
我们又坐到一起研究了选举大会的时间和具体选举方案,选举会议的程序。
1997年7月10日,我们一同到了大沟沿村马家洼子社,由我召开了党员选举大会,当时还来了很多的群众,我给大家讲了几点纪律要求,会议就正式开始了。
先由副镇长马列宝、马正有领学了《党章》和《准则》的部分章节,接着我为大家讲了《团结起来,为消灭贫穷而奋斗》的党课。在我讲党课时,党员和在场的群众多次自发的鼓掌。最后,经过选举,马正学、杨彦保、罗进祥三人当选为支部委员,马正学当选为支部书记。
大沟沿村的支部班子的选举成功,在全镇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为后来几个瘫痪村班长的整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个乡镇党委副书记,算不上是多大的官,但在老百姓的心中,就是了不起的大官。通过大沟沿村班子的建立,我深刻的感悟到:心无百姓莫为官,当官就要想着多为老百姓办点事。
这些年来,我一次走进大沟沿村,亲眼目睹了大沟沿村的发展变化,真正懂得只有“抓班子,带队伍”,才能够维护好一方的稳定,也才能够促进一方的快速发展。现在,套子、深槽子两个自然村庄已经整村移民搬迁,大沟沿、穆槽子和马家洼子3个自然村进行了村庄治理改造,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很令人欣慰。大沟沿村有红枣和红葱,有近万亩的耕地面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明天的大沟沿村一定会更加美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