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慢慢回家路(74)

(2023-04-14 21:32:15)
标签:

生活

记录

  慢慢回家路(74) 

  (2023年04月14日   星期五   农历癸卯年三月二十四(晚上)   微信号mxf7880)


慢慢回家路(74)

第十章

  3.沟南村的“五个十一”

  沟南村是固海扬水工程东一、二、三支干渠建成通水以后,1986年从镇内山区搬迁组建的一个移民村,地处八里沟以南,王团镇区以北3公里处。银平公路从该村西面纵穿而过,路西为杨庄子自然村。

  1997年全村总耕地面积1028.7亩,全部为扬黄灌溉。1996年年末实际存栏大家畜62头,羊50只(年报数据分别为155头、130只),农民人均纯收入802元。共有4个社,223737口人。

  其中:

  一社(主要是白土崾岘村搬迁来的)77117口人;

  二社(主要是刘家川村搬迁来的)57238口人;

  三社(主要是马套子村搬迁来的)34154口人;

  四社(也叫道班社)55228口人。

  有党员8名,小学一所。

  时任支部书记马吉仓总结出沟南村有“五个十一”,即:从山区11个自然村搬迁来的;全村共有11个姓氏;人均耕地11分;全村有11名教师;全村有11个阿訇。

  马吉仓是一位老村干部,工作能力强,农村工作经验非常丰富,当时在群众中很有威望,能一声喊到底,与村主任马永伟形成工作合力,在全乡24个行政村中是最稳定的一个村。原刘家川村的老支书马维元,白土崾岘的马如有、杨自兴等,对村上的工作也非常支持。现任支部书记马俊明,也是从刘家川村塔尔湾搬迁来的,当时很年轻,在村上开展的各项工作中,积极带头,表现很突出,就是在那个时候加入当组织的。

  在王团镇历届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沟南村历届支部团结带领全村人民群众,经历了艰苦创业,脱贫致富,奔向小康的发展历程,由县级文明村、自治区级文明村,2005年被命名为全国文明村。

  2004321日,吴官正曾到沟南村视察,20167月,刘延东同志曾到沟南村视察,与村民亲切交谈,对沟南人的奋斗精神给予充分肯定。自治区党政领导也多次到沟南村调研。老支书马吉仓2005年被授予自治区劳动模范,现任支部书记马俊明也多次受到县、市、自治区的表彰奖励。

  在沟南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村创建活动中,我在王团镇任职时,是自己抓的一个点,后来到人大机关工作,到移民办工作时,也始终紧密的联系着,主要抓了村部建设和改造提升,帮助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和绿化美化,营造文化氛围等。在自治区主要领导在沟南村调研时,向领导积极建议解决沟南村的下水问题,领导当场拍板解决。与王团镇时任领导周晓燕、马鑫、贺伟等,一同想办法筹措资金将公路两侧的大坑拉土填平后,进行了绿化。

  从沟南村的发展变化中,我深切的体会到:第一,一个坚强有力的党支部,就是带领群众的火车头,班子要团结,干部和群众能够拧成一股绳,就没有干不成的事。第二,创建文明村也好,建设美丽村庄也好,正在推进的乡村振兴也好,要把一个村庄像一个景点来细心打造,才能显现出效果。第三,要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能够发动群众想着干,抢着干,才会有巨大的合力,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

  有了这三个方面,还不够,最终要落实到产业振兴上,产业兴,则经济兴、农村兴,经济兴,则人气旺。实实在在的说,老百姓的收入稳步增加,有了更多的积累,他们都会讲究生活质量,都会花钱的。

  沟南村是一个移民村,村庄没有发展空间,耕地也没有发展空间,这是制约他们今后发展的瓶颈,怎么才能够突破这个瓶颈,就要在多种经营上动脑子,想办法,找出路。

  因为疫情影响,近期又因个人身体的原因,已经有两年没有去沟南村了。在那里流过汗,在那里付出过,对那里还是非常想念的,多想再去看看老朋友,再去结交更多的新朋友。

     慢慢回家路(7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