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2学年第二学语文期教研

(2023-07-02 16:11:23)
分类: 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教学目标:

1.认识“踪、迹、浮、萍”4 个生字,正确书写“采”。

2.能用联系生活、图文结合方法理解“浮萍、踪迹”等词语的意思。

3.正确朗读古诗《池上》、并能背诵积累。

4.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经验、想象说话等方式理解诗句,初步感知古诗描绘的意境,体会小娃的童真与顽皮,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

1.能用联系生活、图文结合方法理解“浮萍、踪迹”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感受诗中蕴藏的情趣。

教学准备:课件

一、揭题激趣。

1.出示夏日荷塘美景,引读描写荷塘诗句。

人们都说最美的夏天在荷塘,我们去瞧瞧吧。(看,夏日荷塘里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亭亭玉立的荷花娇艳欲滴,鲜嫩诱人的莲蓬散发出阵阵清香,就连蜻蜓都流连忘返呢。)如此美丽的画卷你小小的脑袋中浮现了哪些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2.揭题解题。

导入:夏日的池塘不仅有美景,有诗意,还藏着有趣的事呢,这件有趣的事就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古诗中。

出示课题,齐读诗题,池上指的是什么地方呢?(荷花池塘里)。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导入:1000多年前的一个夏日里,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游览于小池边,看见了一个有趣的场景,就把它记录下来。让我们借助拼音自由地读一读吧。

2.自由读古诗。出示学习活动一: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检查,指名读。

3.学习生字

(1)带拼音读。这首古诗中,还藏着四个生字宝宝呢,老师把它们请出来了,哪个小老师愿意带着大家读。

(2)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吗?回顾方法。(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故事、组词等)

(3)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踪”,四人小组成员说一说其他三个生字的识字方法。交流。

(4)组成词语读。这四个生字宝宝还能两两对碰,组成两个词语,我们也一起读两遍。

(5)根据偏旁,理解“踪迹”“浮萍”的意思。

你能根据偏旁猜猜“踪迹”的意思吗?

出示“踪”的最初字形图片,“踪”是“足字旁”上为膝盖,下为脚趾,与行走有关,行踪、踪影、失踪这些词语中的踪都与脚印有关。

出示“迹”的最初字形图片,最初的走之底多像路和脚啊,带有这个偏旁的字都与距离有关。迹指的就是痕迹,脚留下的痕迹就叫足迹,书写时的笔留下的痕迹就叫笔迹,字的痕迹就叫字迹。“踪迹”这个词指行动留下的“痕迹”。

联系《雪地里的小画家》理解踪迹。这是上学期我们学过的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雪地上小动物留下的脚印就叫踪迹。

结合生活理解踪迹。踪迹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出示图片,我们来猜猜这是什么留下的踪迹。(鸭子游过水面留下的踪迹,飞机划过天空留下的踪迹,人走过沙滩留下的踪迹。)

“浮萍”的偏旁跟词语的意思有什么关联?你能根据偏旁猜猜“浮萍”是什么吗?

“浮”是“三点水”,跟水有关,“萍”是“草字头”,跟植物有关。出示“浮萍”图片,“浮萍”就是浮在水面上的水生植物。)

小结:根据偏旁猜一猜,联系生活想一想,结合图片看一看,都能帮助我们理解词语的意思。这些法宝大家学会了吗?

4.齐读整首诗。把它们送入古诗中,你还会读吗?

三、再读古诗,感受节奏。

(1)诗歌是一种有节奏的语言,要想读好一首古诗,除了读准字音,还要读出它的节奏美。看,小魔棒来帮忙了,请你在书上标一标,自己练一练吧。

(2)师范读。看同学们读得那么有味道,老师也想读了,听听老师怎么读?

(3)指名读、齐读。

(四)图文对照,读懂诗句

1.导入:读着读着,我们就来到了池塘边,池塘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对照插图再来读这首诗。

学习活动二:对照课文插图读古诗,和同桌说说你读出了哪些画面。

2.图文对照,读懂诗句

出示“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和图片。

(1)指名读,结合图片,说说你看到的画面。做做撑小艇的动作。

(小艇怎么撑呢?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根撑船的竹篙,谁来学着小娃的样子撑一撑小艇呢?)(用竹竿顶住水底使船前进。)(谁还要撑一撑小艇?)(撑一撑,小船向前走一走,这就是引读---)。

出示动画片段,区别“撑”与“划”,体会诗人用词准确。

导入:我们经常说划船,诗人在这里为什么用撑,而不用“划”呢?一起来欣赏一段动画吧。睁大你们的小眼睛,看看撑和划的动作一样吗?

(撑和划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动作,可见,诗人的观察是多么细致,用词是多么准确。)

(2)学习“采”。

出示“采”字源。

导入:小娃“小娃撑小艇”干什么去了呢?(采白莲)出示“采”字源。(采上面是一只手,下面是果实。人们根据采摘果实的动作,创造了采字,根据字形的演变,上面的手变成了爪字头,下面的果实就变成了木字底。采表示用手采摘果实,像这样的造字方法,我们就叫会意字。瞧,我们的汉字多么有趣呀。)

扩词。

“采”字在生活中运用广泛,折花可以称作--采花,收集可以称作--采集,采集药物就可以称作--采药,用手去摘取就叫--采摘。

指导书写“采”。

(做动作,要想采到的果子,我们的小手就要往里收,所以爪字头在书写时就要往里收,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拿出小手跟着老师书空。)(一撇像帽子,点点撇往里收,一横写在横中线,一竖出头短一点,撇捺要舒展。)

(3)理解“白莲”。

小娃采的是白莲,诗句中的白莲就是什么?它是荷花凋谢后长出的果实叫莲蓬,莲蓬的每个小洞里都长着一枚莲子,剥开绿色的外衣,就露出乳白色的果肉,嫩嫩的,甜甜的,可以生吃,也可以做甜食,美味又营养,是孩子们夏季难得的美味。引读诗句,板贴:偷采白莲回。

(4)理解偷,体会小娃的调皮。

结合字典理解“偷”。

导入:读着读着,老师有个问题,古诗《江南》中说“江南可采莲”,可是这里的小娃怎么是“偷采白莲回”?而且在我们的印象中,偷是不光彩的,人人都讨厌,这里的偷,又该怎样解释呢?老师摘录了偷在字典中的三种解释,你觉得应该选哪种意思呢?

出示图片,联系生活体验。

出示小孩子偷吃糖果和蛋糕的图片:图中这个小朋友瞒着大人,在偷偷地做什么?

你小时候有过瞒着大人,偷偷做过什么是吗?当时的心情怎样?小娃的心情怎样?(紧张又兴奋)指导朗读: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这真是一个调皮的小孩。

(3)“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师生演示,船开过,浮萍打开)

导入:这个小娃偷采白莲真的没被发现吗?同桌一起读诗句,在诗中找答案。

交流,板贴“不解”。(播放视频浮萍一道开)

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荡开,后面留下一条清晰的水路。这条水路早已把自己暴露了。你能在图上找到吗?板贴“浮萍开”

多么天真可爱的孩子呀,多么有趣的一幕,让我再读读这一句吧。

五、知诗人

1.导入:诗中不仅藏着一个有趣的故事,还藏着一位老爷爷,他在从池塘边,偷偷地看,偷偷地乐,你猜到了吗?,他是谁?(白居易)

2.出示诗人名片,指名读,你从这张名片上获取了哪些信息。

3.补充:白居易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他一生写诗三千六百多首,故有“诗王”和“诗魔”之称。他特别喜欢池塘,写了三百多首跟池塘有关的诗。他还非常喜欢小孩。)

4.此时他正在池塘边偷着乐,我来采访一下同学们:请问这位白老先生,为什么偷偷地乐?(有趣)(白居易喜欢这个孩子,看着这个孩子,他想起来自己的童年。)

5.这首诗不仅藏着一个人,还藏着一份情。让我们带着这份情、这份趣,配上音乐读一读。

6.指导背诵。

学到这儿,你们,你们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老师把调皮的词语宝宝的踪迹藏在浮萍里了,这样你能读吗?,藏得更多了,你们还会读吗?把整首诗都藏起来了,你还能读吗?

7.学唱《池上》。想不想唱一唱这首诗?出示视频。

七、拓展延伸。

古诗《池上》展示了一个调皮可爱的小娃,让我们看到了夏天池塘里发生的有趣一幕。寒来暑往,一年四季,诗人笔下的古代的儿童还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我们也一并去瞧瞧吧:

瞧,春天去放风筝--《村居》

夏天,可以去捕鸣蝉--《所见》

秋天,当然要去逮蟋蟀了--《夜书所见》

冬天,还可以玩冰雪呢--《稚子弄冰》

这些可爱的孩童,这些有趣的画面就藏在我们小学语文课本里,让我们以后再细细品读吧。

 

板书:

 

池上

 

                偷采   白莲回

小娃撑小艇图片

                               不解    浮萍开

 

 

 

2022学年第二学语文期教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