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数学组第二次教研活动——项目学习:玩一节课

(2022-12-03 09:57:15)
分类: 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腾蛟镇凤巢中心小学校本研修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                

项目名称

数学组教研活动

项目负责人

鲍书函

活动时间

2022年11月03日

活动地点

五年1班,办公室1

活动主题

圆的认识

主 讲人

柳琴琴

参加对象

及参与率

全体数学组老师

活动内容

及进程

《圆的认识》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一课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的起始课,是一节典型的概念课。《圆的认识》是学生在全面系统学习了直线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曲边图形的开始,为后续圆的周长、圆的面积以及圆柱圆锥的学习奠定基础。教材中从生活实际例子引入,并让孩子们尝试用不同方法画圆,详细介绍了圆的各个部分概念。本节课并没有采用教材中的素材,考虑到这些图片虽然源于生活,但对于介绍圆的本质并没有太大的作用。所以本节课的引入部分,选用北师大版的引入,即投环是否公平的情境,在引入部分就能在孩子们头脑中建立起圆的表现,那就是“定点定长”,整节课的设计,也将围绕这个关键词进行展开。

 

学情分析:

对于圆的认识,学生其实并不陌生,有些同学从幼儿园开始就能从直觉上分别圆和方,在一年级的分类问题中,也会找几个圆形。鉴于此,本节课的设计就不再是简单的判断是不是圆,而是从更深层次、更贴近本质地对圆做进一步的学习。学生对于用圆规画圆有所了解,知道有这样的画圆工具,在操作中不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并说清画圆的过程。上述中提到本节课围绕“定点定长”这一本质展开,所以借鉴书本又有所超越,学生用绳子和打孔小纸条画圆的经验还没有,在课堂中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体验,对于深刻理解“定点定长”有所帮助。

 

重难点分析:

重点:理解圆是一个平面封闭图形,理解“圆,一中同长也”。;正确使用圆规画出指定大小的圆。

难点:通过经历几次不同的画圆过程,理解圆是“一中同长”的平面封闭图形。

 

教具准备:圆规(教师用);每组一张打孔小纸条、一根绳圈、一个橡皮圈,一支铅笔、2张A4纸、学生自带圆规;

 

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景导入

1、(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有玩过投环的游戏吗?

2、老师这里有三幅图,是孩子们在玩投环的情景,都公平吗?

3、为了方便,我们用点来表示,其中的定点表示投中的目标。

4、如果在第1幅图,你会选择哪个位置?第2幅图呢?

5、大家都一致认为第3幅图最公平了,如果再来一个人想加入游戏,你会让他站在哪里保证公平?

6、这样的位置多不多?

 

 

环节二、数学活动一、:描点画圆

 

活动要求:

1、请你在白纸上适当位置画一个点作为目标;

2、在目标周围描出一些点,距离目标都是3厘米。

3、比一比,看谁画得多。(限时2分钟) 

  

1、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观察自己画的图并且发挥想象,如果所画的点越来越多,会形成一个什么图形?

3、几何画板演示描点的过程。

4、小结:这样的点有无数个,它们到目标的距离都是3厘米,最后形成一个圆。

                        

环节三、数学活动二:创造圆

 

过渡语:相信大家对圆并不陌生!今天我们来一起创造一些圆好不好?

1、请拿出老师为大家准备好的信封,选择你认为能用来画圆的工具,并在白纸上画出一个完整的圆。

数学活动二、创造圆

活动要求:

1、选一选:选择你认为能用来画圆的工具;

2、画一画:用工具在白纸上画出一个完整的圆.

3、想一想:为什么用这个工具可以画出圆,或者用这个工具不好画圆?(限时5分钟)

2、在画的过程中想一想,为什么这个工具可以用来画圆,或者为什么这个工具不好用来画圆?

3、学生自己尝试,教师巡视,做个别指导。及时用手机录视频上传,以备展示。

4、交流反馈:

(1)这些工具都可以用来画圆吗?

(2)请你来说说,为什么用橡皮圈不好用来画圆?

(3)看来,要想画出一个完整的圆,有什么要求?

(4)其它两样工具可以实现这个要求吗?具体来说说,怎么实现?

(5)你更喜欢哪种工具?为什么?

5、观察并思考:这里的三个圆,分别是用哪两个小孔画出来的?

(课件出示小纸条,标上字母)

6、选择不同的两个小孔,可以画出不同大小的圆。1号和2号都用到了小孔a,想一想,可能是怎么画出这种位置关系?

7、我们看到这张小纸条上面有三个孔,能创造出三个不同大小的圆。用这张小纸条,可以创造其它大小的圆吗?要怎么做?(课件出示:纸条上点上小圆点)

 

 

 

环节四、数学活动三:用圆规画圆

过渡语:给的点越多,创造出来的圆就越多。人们就是根据这个想法,创造出了画圆的工具,那就是——圆规

1、现在,请大家把圆规拿出来,观察圆规的各个组成部分,圆规有几部分组成?(针尖、笔头、握柄)

2、现在,我们先自己试着用圆规画出1个完整的圆。

数学活动二、用圆规试着画圆

    活动要求:

1)画一画:试着用圆规在白纸上画1个完整的圆

2)说一说:画圆的步骤是怎样的?

3)想一想:在画的过程中,你比较在意什么?

3、交流反馈

    (1)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用圆规画出圆的?(学生展台演示)

(2)在画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是你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4、请大家再拿起圆规,边观察边思考:比起那张小纸条,圆规有什么优点?

 

 

环节五、半径与直径教学

 

1、在屏幕上有一个圆,请大家在这个圆当中找一找,针尖放在哪里?数学上我们称之为圆心,通常用大写字母O来表示。请同学们把刚刚画的圆的圆心标出来。(板书“圆心O”) 追问:圆有几个圆心?

2、 (1)我们画的圆一样大吗?为什么?

(2)圆规两脚岔开的大小在哪里?请你在自己画的圆上用线段表示出来。

(指生说“从哪里画到哪里”)

(3)课件依次出示不同线段,判断是不是所说的线段。

(4)这样的线段画的完吗?

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些线段都叫做圆的半径,通常用小写字母r来表示。

(板书“半径r”)

(5)圆的半径多不多?长度怎么样?(板书“无数条”)

(6)要想知道一个圆有多大,量几条半径就可以?(板书“相等”)

3、(1)看来半径不同,圆的大小也不一样。除了半径,圆里面还有一条线段也能决定圆的大小,你能不能把它表示出来?

我们称这样的线段叫做圆的直径,用小写字母d来表示。

(2)是不是随便一条线段都是直径?

(3)同样的,圆的直径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好办法说明直径也是都相等的?)

4、想一想:有一个圆半径是5厘米,这个圆可能是生活中的什么东西?用手比划一下,有多大?

5、在你们的抽屉里老师藏了一个圆,现在请大家把它找出来。想一想,要想知道这个圆有多大,需要做什么?你有什么好办法?

(课件出示: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环节六、总结圆

1、 出示墨子的话:

我国古代名著《墨子·经上》中有这样的记载:“圆,一中同长也.”

你觉得哪几个字比较重要?(板书“一中、同长”)

2、 学了这节课,哪些知识可以说明圆的“一中同长”?

3、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特点,所以在人们的心目中,圆是最美的平面图形。

4、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一起体会圆的美。(出示图片)

5、这节课先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板书设计:

                      

                一中      同长

                定点      定长         

               圆心O     半径r     

                                       无数条 相等

直径                       数学组第二次教研活动——项目学习:玩一节课

数学组第二次教研活动——项目学习:玩一节课

数学组第二次教研活动——项目学习:玩一节课

鲍书函老师阐述设计理念

对于圆的认识,学生其实并不陌生,本节课的设计就不再是简单的判断是不是圆,而是从更深层次、更贴近本质地对圆做进一步的学习。学生对于用圆规画圆有所了解,知道有这样的画圆工具,在操作中不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并说清画圆的过程。上述中提到本节课围绕“定点定长”这一本质展开,所以借鉴书本又有所超越,学生用绳子和打孔小纸条画圆的经验还没有,在课堂中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体验,对于深刻理解“定点定长”有所帮助。

 

  集中研讨

    数学组老师结合鲍老师的课,进行了研讨,各抒自见。

柳琴琴:上课时间超时,第一个活动时间有点长

苏素芳:学生表达不够

王臻:活动设计目的性强,层层递进

周增强:橡皮筋学生误会用途,可以稍作改进

数学组第二次教研活动——项目学习:玩一节课

 活动反思

与建议

1. 还需要多让学生多表达。

2. 活动时间过长,需要缩减时间

3.橡皮筋可以去掉改成弹力绳会比较好,部分孩子直接拿橡皮筋描圆脱离设计意图。

过程确认

                             职能部门负责人签字:  王晓蕾     

                                           时间:2022.11.03

 数学组第二次教研活动——项目学习:玩一节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