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数学组第一次教研活动——游戏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2022-12-03 09:45:46)
分类: 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腾蛟镇凤巢中心小学校本研修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                

项目名称

数学组教研活动

项目负责人

柳琴琴

活动时间

20221020

活动地点

1,办公室1

活动主题

游戏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可能性》课例研讨

主 讲人

柳琴琴

参加对象

及参与率

全体数学组老师

活动内容

及进程

琴琴老师执教《可能性》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学会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推测。为了体现课标的要求,本套教科书从第二学段开始安排“概率”的学习,并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二学段称为“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第三学段称为“事件的概率”。因此,本单元知识内容的学习对学生后续概率知识的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中要注意: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对随机现象“初步体验”和“感受”,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受“确定事件”“不确定事件”以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时,只要让学生能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用“一定(肯定)”“不可能”“可能”“经常”“偶尔”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就可以了,不必要求学生使用有关术语进行解释,也不必要求学生求出可能性的具体大小。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所以在教学时,注重让学生充分试验、收集、分析数据,帮助他们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学习目标:

1.通过摸球等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描述。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猜测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并在和同伴的合作与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学习重点: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大小。

学习难点: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作出正确判断。

教学准备:课件袋子、实验记录表。

学习程:

模块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由a和b正在玩跳棋的游戏,猜一猜他们谁会赢? 引入课题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模块2.初步感知

活动一:初步感知可能性

1.学习材料:课件出示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三袋礼物,里面都装了10个球,想不想看看里边有些什么颜色的球?师生共同观察袋子里的球。

2.学习任务:想一想:如果你特别想摸出一个球,你会选择去几号袋里摸?

说说理由

3.预设反馈:1号,因为1号袋里全是球,所以一摸就摸到球。

4.关键问题:a.你们干嘛不选2号袋呢?那可能摸到球吗?因为2号袋里没有球。不可能。

b.3号袋里也有球,你们为什么不去选?(3号袋里有球,也有球,不定摸到球,也不定摸到球。)

5.小结:那你们觉得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更大?(红

 

模块3:验证猜测

活动二:验证猜测可能性大小

1.学习材料:每组一个袋子,里面也装着2球和8

实验报告单。

数学组第一次教研活动——游戏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实验报告:我们组共摸球(   )次,其中摸到球(   )次 、球(   )次。 实验证明,摸到(   )球的可能性大、摸到(   )球的可能性小。

2.学习任务:(1)4人小组成员,一人摸球,一共摸20次,一人摇袋子,一人记录,一人报颜色, 每次从袋子中摸出一个球,并在表格中记录一次(摸到蓝球画"O" ,摸到红球打“v "),记录完再放回去。

(2)为了公平合理,在下一个同学摸之前,先把袋子

摇一摇再摸。

(3)摸完后完成实验报告。

(4)想一想:再摸一次摸出哪种棋子的可能性大。

3.学生汇报实验报告、教师填写汇报情况。

小组活动情况统计表

数学组第一次教研活动——游戏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

4.关键问题:从上面的统计表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小组汇报。

5.小结当袋子中既有球又有球时,摸到球和球的可能性都有,又因为球的数量多,所以摸到球的可能性大,因为球的数量少,所以摸到球的可能性小。

 

模块4:巩固提高

1.想一想。

(1)如果从你们小组任意站起位同学,是男生的可能性大,还是女生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2)如果从我们班任意站起一位同学是戴眼镜的可能性大,还是不戴眼镜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3)如果从我们现场任意站起一个人、是老师的可能性大,还是是学生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2.试-试。

课件出示:教材46页第1题,摸得时候可能出现哪些结果?哪个可能性最大?哪个最小?

3.连一连。

课件出示:教材47第3题

学生独立思考并动手连一连,然后进行交流。

4.说一说。

师:你能用一定、经常偶尔,不可能等词语说一说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吗?

师:同学们,生活中还有很多例子,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就能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5.  玩一玩

师:老师这里有幸运大转盘。转到大奖就有是秘密礼物哦。下面我们在全班同学中选出一名幸运之星到底选谁呢?为了公平起见,我建议以抽签的形式来选出今天的幸运之星,好吗?

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学生名单,放入盒子里摇一摇。

问题a:想想 ,你觉得你自己有没有可能被抽到?为什么?

问题b:思考一下,中奖的机会大吗?或还有可能中奖吗?为什么?如果你想让你们的中奖机会更大一些,你会如何改变这个转盘?

问题c:假如你是小店的老板,搞抽奖活动,你是希望顾客中奖的机会大一些,还是小一些呢?为什么?

 

模块5:回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学的开心吗?谈一淡你这节课的收获。

师:同学们,这节课就要结束了,我们就要说再见了,说到“再见”,不知道以后我们是能不能再见面?是一定能,有可能,还是不可能?

 

六、作业设计:(10分钟)

1.  《作业本》第33页第1.2题

2.  (选做)《作业本》第33页第3题

 数学组第一次教研活动——游戏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数学组第一次教研活动——游戏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七、板书设计:        

可能性

可能

不可能

一定


 

琴琴老师阐述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规律,考虑到学生对随机现象中蕴含的规律,特别是对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定量刻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只要求学生能对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作出定性描述。教学时,将例1和例2的知识点为基础,重新整合为摸球游戏的一节课,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过程。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入手,让学生在观察、游戏、操作等活动中感受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性的大小,体会可能性的学习与应用价值。初步形成随机意识和数据分析观念。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爱上数学,爱做数学

 

集中研讨
 数学组老师结合柳老师的课,进行了研讨,各抒自见。
强:本节课的内容有趣,学生学习兴趣很高,以游戏展开学生的发言都很积极。
鲍书函:做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先读题再请学生回答。反馈时可以直接点学生的名字,课堂纪律会好控制些。
苏素芳:柳老师在课堂活动中,让学生汇报时哪个小组好了就让哪个小组说,让学生个性得到发展。
王臻:柳老师整堂课情境创设的贴近生活,准备充分,但活动时间较长,纪律上要加强。

数学组第一次教研活动——游戏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活动反思

与建议

1.数学活动游戏化。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本节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内容精心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游戏,“课前猜老师的年龄一课中学生摸球活动一课尾师生玩转盘”,整节课师生都沉醉在快乐的游戏中,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在游戏中感受知识、在游戏中掌握知识。真正体现了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最为考究的是整节课的游戏带给学生的是“动而不乱”。
2.评价重视学习体验。
“你观察得真仔细”、“你的发现太有价值了”、“把掌声送给他"....这样的评价在本节课中屡屡出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真诚地对学生的表现作出及时评价。让学生玩转盘时,更是让在场听课的教师忍俊不禁。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一问一答,既是师生之间的精彩互动,也是师生之间的真实情感交流,在这样愉悦、 轻松的氛围中,学生既掌握了数学知识,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诠释了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要真实地站在课堂上,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引路、铺垫。
3.活动课要把握度
活动课纪律难免较差,如何既让学生玩的尽兴又要让学生遵守纪律这是教师要把握好度。

过程确认

                            职能部门负责人签字:王晓蕾         

                                          时间:2022.10.20

 数学组第一次教研活动——游戏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