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数学组第二次教研活动——巧用媒体资源,促进自主学习

(2022-05-07 14:31:14)
标签:

杂谈

分类: 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腾蛟镇凤巢中心小学校本研修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                

项目名称

数学组教研活动

项目负责人

柳琴琴

活动时间

2022年4月14日

活动地点

五年1班

活动主题

信息化2.0校本实践活动——巧用媒体资源,促进自主学习的《折线统计图》课例研讨

主 讲人

鲍书函

参加对象

及参与率

全体数学组老师

活动内容

及进程

一.鲍书函老师执教《折线统计图》

教案:           折线统计图  

教材分析:

在本单元学习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单式和复式)和条形统计图(单式和复式)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表、条形统计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认识一- 种新的统计图一-折线统计图(单式和复式),帮助学生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思想,根据折线的变化、特点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更好地了解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有效构建数据分析观念。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统计主要是为了学会用统计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因此,不宜让相对繁琐的制图操作干扰学习的重点。教学本单元的例题和习题时,要么让学生看图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要么让学生在已经确定了纵轴、横轴并画好网格的图中描点、连线,用不同的折线表示相关的数据。这样,既突出了绘制折线统计图的关键环节,又能使学生更加关注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统计方法,积累统计活动经验。

学习目标

1、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征。

2、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和变化规律,能对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能初步进行判断和预

测。

3、经历数据的整理、分析与表示的过程,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在方格图中有条理地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学习重点:

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征,会画折线统计图。

学习难点:

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显示的数据做简单分析、判断和预测。

教具准备:

课件

 

学习过程:

 板块一、情境导入

导入:师:同学们喜欢玩机器人吗?你想参加机器人比赛吗?老师搜集了从2006年到2012年的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情况,并制成了统计表。( 多媒体、形状、文字、表格)

 

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表

 数学组第二次教研活动——巧用媒体资源,促进自主学习


学生活动一

1.提问:从统计表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全班学生交流

3.课件出示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多媒体、形状、文字)

 数学组第二次教研活动——巧用媒体资源,促进自主学习


4.提问: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预设:从统计图中知道了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参赛队伍数量。

活动要求:

  根据这个统计表的数据完善条形统计图

  同桌交流,准备汇报

5.学生在学习单上完善条形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

6.拍照集中展示,全班交流。(利用希沃软件制作统计图表、移动授课-拍照)

 数学组第二次教研活动——巧用媒体资源,促进自主学习


7.现在从图中,你又发现了什么信息?(多媒体、形状、文字)

预设1:2006年426支参赛队伍。

预设2:直条越长参赛队伍越多等。

预设3:2007年,参赛队伍最少,只有394支。

预设4:2012年,参赛队伍最多,达到了519支。

关键问题:你能把这几年参赛队伍数量的变化情况用手势比划出来吗?

生比划,接着课件演示,生成折线统计图。(多媒体、形状、文字、学科工具-统计图表)

 数学组第二次教研活动——巧用媒体资源,促进自主学习


8. 揭示课题:像这样的统计图我们就叫什么统计图?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折线统计图。

板块二、互动新授

1、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多媒体、形状、文字、学科工具-统计图表)

提问:观察这两幅图,请你们来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学生小组内讨论,全班汇报交流。

相同点:数据一样,横轴和纵轴及标题都一样。

不同点:条形统计图有直条;折线统计图有点和线。

活动二:

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多媒体、形状、文字、学科工具-统计图表)

1.活动要求:

  想一想:折线计图中的“点”和“线”分别表示什么?有什么作用?

  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小组,准备汇报。

2.学生汇报

预设

点:表示数量的多少,点所在的位置就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

线:表示数量的变化,线能更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变化。

3. 提问:从折线统计图来看,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数量有什么变化?

预设:从折线的变化情况看,2007年参赛队伍数量有些下降,但总体来看,是呈上升趋势的。

4.追问:从哪年到哪年参赛队伍数量增加得最多,增加了多少支队伍?从哪年到哪年参赛队伍数量缓慢增加,增加了

多少支队伍?从哪年到哪年参赛队伍数量减少很多,减少了多少支队伍? 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5. 结论:线段陡,变化幅度大;线段缓,变化 幅度小。

6.关键问题:请你预测一下,2013年参赛队伍数量可能会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多媒体、形状、文字、动画)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只要言之有据,教师都予以肯定。

活动三:

 数学组第二次教研活动——巧用媒体资源,促进自主学习


1.  活动要求:

  根据数据完成折线统计图

  想一想:陈东哪一年长得最快?长了多少厘米?

  同桌交流,准备汇报

2.  学生绘图,教师巡视指导。

3.  拍照集中展示,全班交流。(利用希沃软件绘制统计图表、移动授课-拍照)

4.  提问:根据统计图你认为陈东11岁大概多高?说说你的原因。

5.  小结:根据折线统计图,我们可以根据趋势预估。

 

板块三、巩固拓展

 数学组第二次教研活动——巧用媒体资源,促进自主学习

数学组第二次教研活动——巧用媒体资源,促进自主学习

 

板块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

点:表示数量的多少       数量的多少

 

线:表示数量的变化       数量的变化

数学组第二次教研活动——巧用媒体资源,促进自主学习

 

鲍书函老师阐述设计理念

  本课首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完善条形统计图,然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形象直观地演示如何将条形统计图逐渐过渡到折线统计图的过程,让学生感悟折线统计图的形成过程,再让学生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感悟各自的特点,进而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最后通过问题引导,培养学生读图、分析数据的能力,学会对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作初步判断和预测,对数据产生亲近感。

集中研讨

    数学组老师结合鲍老师的课,进行了研讨,各抒自见。

柳琴琴:师生对话过多,也要给学生更多的发言的机会。

苏素芳:教学过程中涉及许多数学思想,要尽可能让学生多体会和表达。

王臻:应该课件中要体现描点和画法,有利于后进生学习

晓燕:这个图绘制得数据变化不够明显 可以稍作修改

数学组第二次教研活动——巧用媒体资源,促进自主学习

 

 活动反思

与建议

1. 绘图要改进:纵坐标每个表示的数量要变小

2. 介绍折现统计图时,要先出现点,再出现折现。使后进生学生画图时有个铺垫。

3. 还需要多让学生解释题意,多表达。

 

过程确认

                             职能部门负责人签字:林玮倩         

                                           时间:2022.4.1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