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鲍书函老师执教《折线统计图》
教案:
折线统计图
教材分析:
在本单元学习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单式和复式)和条形统计图(单式和复式)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表、条形统计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认识一-
种新的统计图一-折线统计图(单式和复式),帮助学生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思想,根据折线的变化、特点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更好地了解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有效构建数据分析观念。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统计主要是为了学会用统计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因此,不宜让相对繁琐的制图操作干扰学习的重点。教学本单元的例题和习题时,要么让学生看图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要么让学生在已经确定了纵轴、横轴并画好网格的图中描点、连线,用不同的折线表示相关的数据。这样,既突出了绘制折线统计图的关键环节,又能使学生更加关注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统计方法,积累统计活动经验。
学习目标
1、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征。
2、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和变化规律,能对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能初步进行判断和预
测。
3、经历数据的整理、分析与表示的过程,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在方格图中有条理地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学习重点:
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征,会画折线统计图。
学习难点:
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显示的数据做简单分析、判断和预测。
教具准备:
课件
学习过程:
板块一、情境导入
导入:师:同学们喜欢玩机器人吗?你想参加机器人比赛吗?老师搜集了从2006年到2012年的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情况,并制成了统计表。(
多媒体、形状、文字、表格)
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表

学生活动一
1.提问:从统计表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全班学生交流
3.课件出示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多媒体、形状、文字)

4.提问: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预设:从统计图中知道了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参赛队伍数量。
活动要求:
根据这个统计表的数据完善条形统计图
同桌交流,准备汇报
5.学生在学习单上完善条形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
6.拍照集中展示,全班交流。(利用希沃软件制作统计图表、移动授课-拍照)。

7.现在从图中,你又发现了什么信息?(多媒体、形状、文字)
预设1:2006年426支参赛队伍。
预设2:直条越长参赛队伍越多等。
预设3:2007年,参赛队伍最少,只有394支。
预设4:2012年,参赛队伍最多,达到了519支。
关键问题:你能把这几年参赛队伍数量的变化情况用手势比划出来吗?
生比划,接着课件演示,生成折线统计图。(多媒体、形状、文字、学科工具-统计图表)

8. 揭示课题:像这样的统计图我们就叫什么统计图?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折线统计图。
板块二、互动新授
1、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多媒体、形状、文字、学科工具-统计图表)
提问:观察这两幅图,请你们来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学生小组内讨论,全班汇报交流。
相同点:数据一样,横轴和纵轴及标题都一样。
不同点:条形统计图有直条;折线统计图有点和线。
活动二:
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多媒体、形状、文字、学科工具-统计图表)
1.活动要求:
想一想:折线计图中的“点”和“线”分别表示什么?有什么作用?
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小组,准备汇报。
2.学生汇报
预设
点:表示数量的多少,点所在的位置就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
线:表示数量的变化,线能更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变化。
3. 提问:从折线统计图来看,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数量有什么变化?
预设:从折线的变化情况看,2007年参赛队伍数量有些下降,但总体来看,是呈上升趋势的。
4.追问:从哪年到哪年参赛队伍数量增加得最多,增加了多少支队伍?从哪年到哪年参赛队伍数量缓慢增加,增加了
多少支队伍?从哪年到哪年参赛队伍数量减少很多,减少了多少支队伍?
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5. 结论:线段陡,变化幅度大;线段缓,变化
幅度小。
6.关键问题:请你预测一下,2013年参赛队伍数量可能会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多媒体、形状、文字、动画)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只要言之有据,教师都予以肯定。
活动三:

1.
活动要求:
根据数据完成折线统计图
想一想:陈东哪一年长得最快?长了多少厘米?
同桌交流,准备汇报
2.
学生绘图,教师巡视指导。
3.
拍照集中展示,全班交流。(利用希沃软件绘制统计图表、移动授课-拍照)。
4.
提问:根据统计图你认为陈东11岁大概多高?说说你的原因。
5.
小结:根据折线统计图,我们可以根据趋势预估。
板块三、巩固拓展


板块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
点:表示数量的多少
数量的多少
线:表示数量的变化
数量的变化

鲍书函老师阐述设计理念
本课首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完善条形统计图,然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形象直观地演示如何将条形统计图逐渐过渡到折线统计图的过程,让学生感悟折线统计图的形成过程,再让学生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感悟各自的特点,进而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最后通过问题引导,培养学生读图、分析数据的能力,学会对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作初步判断和预测,对数据产生亲近感。
集中研讨
数学组老师结合鲍老师的课,进行了研讨,各抒自见。
柳琴琴:师生对话过多,也要给学生更多的发言的机会。
苏素芳:教学过程中涉及许多数学思想,要尽可能让学生多体会和表达。
王臻:应该课件中要体现描点和画法,有利于后进生学习。
晓燕:这个图绘制得数据变化不够明显 可以稍作修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