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2学年第一学期语文组第一次教研活动

(2023-02-08 15:11:48)
分类: 一人一课(及教研活动)

    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目标:

1. 读准字音“竞”、“诸”、“戎”“唯”,读通句子,学习划停顿的两种方法,读好停顿,到达声断气连。

2. 借助四幅漫画图,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尝试用几个字概括情节内容,完成课堂作业本第四题。

3. 复习学习文言文的多种方法,看注释,看插图,联系生活理解故事,和同桌演一演王戎与旁人的对话。

4. 学习运用多种方法背诵文言文。

教学重难点:

1. 借助四幅漫画图,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试着用几个字概括情节内容,完成课堂作业本第四题。

2. 复习学习文言文的多种方法,看注释,看插图,联系生活理解故事,和同桌演一演王戎与旁人的对话。

教学过程:

导入:看图猜故事

1.  补充课题,读好课题。板书王戎  戎字范写

2.  王戎为什么不取道旁的李子呢?初读故事。

3.  这是一篇文言文,我们已经掌握哪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了?

2022学年第一学期语文组第一次教研活动 

 

 

 

学习活动二:

自由读课文,结合注释想一想: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你读懂了?读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2022学年第一学期语文组第一次教研活动 

1. 尝,注释曾经。(请 1个)

2. 那么诸小儿的意思就是什么呢?(许多小朋友)

3. 联系三年级学过的文言文《守株待兔》中的兔走触株,走是跑。

4. 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2022学年第一学期语文组第一次教研活动 

 

1. 联系上下文知道这个之就是李子。

2. 看着看着,你们也化身小诗人说一说:道旁李子结满枝,————

2022学年第一学期语文组第一次教研活动    

 

2022学年第一学期语文组第一次教研活动 

 

 

 

 

 

 

 

听了他们的对话,你想对王戎说什么?是啊,难怪注释1 中提到,他自幼聪颖。

通过观察和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验冷静分析得出此必苦李的结论。孩子们让我们带着对王的钦佩之情再来读一读课文。

 

学习活动三:背诵故事

1.  挖空

2.  补充句子

3.  借助板书背诵

介绍《世说新语》

 以读为本,智趣共生

——评钱琪琪老师执教《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不取道旁李》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本课是一篇文言文,讲的是王戎小时候的故事,作者不是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写“唯戎不动”,反衬出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优秀品质。

小学文言文教学的任务是什么?我想,让学生熟悉文言文,亲近文言文,喜欢文言文,恐怕是摆在首位的一个任务,它比学会某一个文言知识点,背会某一篇文言篇目,显得更加关键,也更加紧迫。

钱琪琪老师这一课的教学,正是这样一个范例。

一、朗读古文有法可寻

读通乃学习古文之重点老师这堂课的朗读教学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是有层次的。先是自读,学生在预习中结合注释自己断句自主朗读,获得阅读的初体验。接着,交流读,学生一读一听,发现对方朗读时的断句节奏,相互印证。最后,教师带读。钱老师的读是扎实的,也是高效的,更是面对每一个学生的。

理解古文有法可依

读懂乃学习古文之难点。在学生读过注释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了古今异义的几个字,和学生讨论交流。文言文的字词教学有“两教两不教”之说。古今同义的字不教,因为一看就懂;注释的难字不教,因为可以自学;古今异义的字要教,含义深刻的字要教,因为不教不懂,甚至会产生歧义。老师正是在“尝、走、游、子、信”等几个字上下力气,这正是“好钢用在刀刃上”。教学在难点和关键处着力,效果极好。这也说明老师的教学观念是那么正确,教学认识是那么清晰,教学操作是那么准确。难得!之后的解释意思环节,钱老师也不落俗套。学生的解释从直译到加工,提倡想象、创意、灵活,这既打开了学生思路,也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语言经验,课堂现场非常出彩。最后是背诵,水到渠成。

课堂教学有趣有味

教学中,最有价值的教学点往往会打开学生的想象,也能引爆学生的思维,往往会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钱老师创设同桌演一演王戎与旁人的对话环节,让孩子参与到真实的情境中,学生的解释从直译到加工,也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语言经验,课堂现场非常精彩。这样一来,学生演得快乐,学得深刻,学得轻松。

我觉得,这节简洁丰厚的文言文教学课,可以视为一节经典范例。学完之后,孩子们从此爱上文言文,也是很有可能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