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组教研活动——尤喜雪老师公开课《富饶的西沙群岛》

分类: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
工作单位:
项目名称 |
集体备课 |
项目负责人 |
周文仙 |
|||
活动时间 |
10月26日 |
活动地点 |
三年1班 |
|||
活动主题 |
《富饶的西沙群岛》 |
主 备 人 |
尤喜雪 |
|||
参加对象 |
全校老师 |
申请学时 |
2 |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主备人阐述:(教学设计)第一次教案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 全文共有七个自然段,条理清晰,是按先总述后分述最后又总述的顺序从三个方面对西沙群岛进行介绍和说明的。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瑰丽风光和丰富的物产,最后写西沙群岛将会建设得更加美丽和富饶。分述部分又按照“海面—海底—海滩—海岛”这样的层次围绕“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展开了具体的叙述。文中着重写了物产丰富,从而突出了主题“美丽、富饶”。课文又抓住每一事物的特点进行了描述。 本文表达上的突出特点,一是第一自然段写出西沙群岛地理位置的重要和它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第七自然段则写西沙群岛将变得更加美丽、富饶,首尾呼应;二是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对于西沙群岛一带海水颜色鲜艳、异常美丽缺乏实际的感受;对海里鱼的品种、数量之多,以及其他丰富的海域物产,也大都缺乏感性认识。但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之心的少年儿童来说,会很容易对这些内容产生兴趣的。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西沙群岛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在理解课文词句的基础上读懂每个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是教学重点;西沙群岛一带海水颜色以及丰富的海域产品,让孩子深刻认识,在教学时是一个难点。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富饶、岛屿、威武、懒洋洋、海参”等词语,重点理解“富饶”的意思。借助思维导图,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和描写的生动。初步了解总分段的写作方法。 3、学习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尝试把不同特点的鱼写生动。通过品鉴和运用语言,感受西沙群岛是个富饶和美丽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用一句话介绍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1、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什么是“海防前哨”? 2、读题《富饶的西沙群岛》 3、理解“富饶”的意思:物产多、财富多。 体现在哪里呢?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朗读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和课文。 生领读词语,讲解:多音字“参”和“划”; B、找出一句能概括西沙群岛特点的句子, 用直线划出来。 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中心句) 1、朗读课文: 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谁能来读读第二小节海面上的美景?海面——海底——海里各种各样的鱼——海滩上的美景——海岛上。 比一比:在这几处景物中,哪一景物写的最详细? 三、聚焦海底生物“鱼”,揣摩作者抓住特点写具体的方法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1、欣赏图片,体会西沙群岛的鱼多。 看到这么多鱼,你想说什么? 2、是呀,这么多鱼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夸张 3、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欣赏鱼儿的图片。 第四自然段中还具体写了哪些鱼?请同学们好好的读读第四自然段, 用上“有的···有的···有点···还有的···”说说海里的鱼。 四、尝试学习作者抓住特点的方法,把一条鱼写生动 1、写鱼,赏鱼。仿照课文写法,抓住特点写一条鱼。 小组合作:每人选一条鱼来写一写,你能写出这条鱼的特点吗?
其他教师意见: 文中梳理西沙群岛的富饶可采用思维导图。 第二次修改后形成教案: 教学过程: 一、用一句话介绍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同学们都去过这么多地方,我们也曾和作者一起去游览过很多地方,不信你看,这就是中国地图,我们曾去过我们的首都北京:《北京》《北京亮起来了》,去过安徽黄山:《黄山奇石》《爬天都峰》,去过台湾《日月潭》,江西庐山《望庐山瀑布》还去过祖国的西北新疆《葡萄沟》,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参观祖国的南大门——西沙群岛。 1、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什么是“海防前哨”? “哨”是指哨所,是一种岗位,方便巡逻、侦察、警戒防守的岗位。西沙群岛地处祖国的最南端,所处边界位置,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有“南大门”之称,解放军叔叔就驻扎在那,保家卫国,所以说西沙群岛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这么重要的位置,我忍不住想好好参观这美丽的地方。 2、读题《富饶的西沙群岛》 3、理解“富饶”的意思:物产多、财富多。 体现在哪里呢?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课文。 四、初读课文 1、朗读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和课文。 生领读词语,讲解:多音字“参”和“划”; B、找出一句能概括西沙群岛特点的句子, 用直线划出来。 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中心句) C、圈出2至6小节中所描写的景物。
1、谁能用“有······;有······;有·····”的句式夸一夸西沙群岛。 2、朗读课文: 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谁能来读读第二小节海面上的美景?海面——海底——海里各种各样的鱼——海滩上的美景——海岛上。 比一比:在这几处景物中,哪一景物写的最详细? 五、聚焦海底生物“鱼”,揣摩作者抓住特点写具体的方法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1、欣赏图片,体会西沙群岛的鱼多。 看到这么多鱼,你想说什么? 2、是呀,这么多鱼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夸张 如果写人很聪明时会写“额头占据一半” 3、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欣赏鱼儿的图片。 第四自然段中还具体写了哪些鱼?请同学们好好的读读第四自然段, 用上“有的···有的···有点···还有的···”说说海里的鱼。 3、选择喜欢的鱼,给鱼儿取名字。 根据鱼的样子、颜色、动态加以想象。 四、尝试学习作者抓住特点的方法,把一条鱼写生动 1、写鱼,赏鱼。仿照课文写法,抓住特点写一条鱼。 小组合作:每人选一条鱼来写一写,你能写出这条鱼的特点吗? 2、课后观察生活中的鱼,如鲫鱼、鲤鱼、草鱼、包头鱼等,选3-4条鱼写一段话。 |
|||||
活动反思 与建议 |
这篇精读课文,语言优美,用词准确生动,学生喜欢读,课文内容容易理解,所以,我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学习目标提升到:①再读课文,深入体会西沙群岛的景色优美、物产丰富。②学习用课文的写作方法(总——分——总或围绕一个中心句来写)写一段话。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我觉得有两个方面做得很好,第一方面,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积极性,给学生更多的主动权。通过引导学生质疑,参与自主学习目标的制定;通过组织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启发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师生、生生多向交流,促进学生自评自结,整合知识体系,掌握学习方法。第二方面,我在课堂教学中大胆放手,更多地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他们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参与观察、思考、讨论。让学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做到了七个“让”:即课文让学生自学,字词让学生自己掌握,段意让学生概括,问题让学生发现,方法让学生寻找,重点让学生思索,难点让学生突破,真正让学生参与课堂的全过程。这样,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生在写一段话时,大多学生学会了本课的写作方法,能够围绕一个中心句,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把一段话写通顺、具体、生动。美中不足之处是,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如能用配乐配画就会激起学习的兴趣;又如读“蠕动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色彩鲜艳的和外形奇特的鱼”时,如能边朗读边伴有动作,学生对课文的印象就会更深,背诵课文就会更快。 |
|||||
过程确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