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组教研活动——胡小丹老师评课《富饶的西沙群岛》

(2017-11-12 16:44:45)
分类: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

工作单位:         昆阳六小       

项目名称

集体备课

项目负责人

周文仙

活动时间

1026

活动地点

三年1

活动主题

《富饶的西沙群岛》

主讲人

胡小丹

参加对象

全校老师

申请学时

2

活动内容

及进程

一、导入新课

师:用一句话介绍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同学们都去过这么多地方,我们也曾和作者一起去游览过很多地方,

出示中国地图:这就是中国地图,我们曾去过我们的首都北京:《北京》《北京亮起来了》,去过安徽黄山:《黄山奇石》《爬天都峰》,去过台湾《日月潭》,江西庐山《望庐山瀑布》还去过祖国的西北新疆《葡萄沟》,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参观祖国的南大门——西沙群岛。

1、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什么是“海防前哨”?

“哨”是指哨所,是一种岗位,方便巡逻、侦察、警戒防守的岗位。西沙群岛地处祖国的最南端,所处边界位置,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有“南大门”之称,解放军叔叔就驻扎在那,保家卫国,所以说西沙群岛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这么重要的位置,我忍不住想好好参观这美丽的地方。

2、读题《富饶的西沙群岛》

3、理解“富饶”的意思:物产多、财富多。

物产多、财富多体现在哪里呢?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朗读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和课文。

生领读词语,讲解:多音字“参”和“划”;

B、找出一句能概括西沙群岛特点的句子, 用直线划出来。

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中心句)

C、圈出26小节中所描写的景物。

语文组教研活动——胡小丹老师评课《富饶的西沙群岛》

 

 

 

 

 

 

 

 

 

 

 


谁能用“有······;有······;有·····”的句式夸一夸西沙群岛。

2、朗读课文:

指名来读读第二小节海面上的美景?海面——海底——海里各种各样的鱼——海滩上的美景——海岛上。

比一比:在这几处景物中,哪一景物写的最详细?

三、聚焦海底生物“鱼”,揣摩作者抓住特点写具体的方法

1、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欣赏图片,体会西沙群岛的鱼多。

看到这么多鱼,你想说什么?

2、是呀,这么多鱼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夸张

如果写人很聪明时会写“额头占据一半”

3、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欣赏鱼儿的图片。

第四自然段中还具体写了哪些鱼?请同学们好好的读读第四自然段,

用上“有的···有的···有点···还有的···”说说海里的鱼。

3、选择喜欢的鱼,给鱼儿取名字。

根据鱼的样子、颜色、动态加以想象。

四、尝试学习作者抓住特点的方法,把一条鱼写生动

1、写鱼,赏鱼。仿照课文写法,抓住特点写一条鱼。

小组合作:每人选一条鱼来写一写,你能写出这条鱼的特点吗?

2、课后观察生活中的鱼,如鲫鱼、鲤鱼、草鱼、包头鱼等,选3-4条鱼写一段话。

 

活动反思

与建议

《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精读课文,语言优美,用词准确生动,学生喜欢读,课文内容容易理解。听了尤老师执教的《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感受很多。

一、教学思路清晰。这节课中,我发现尤老师的授课思路非常清晰。课文从海面写到海底,又从海底写到海滩再到海岛,尤老师也紧紧抓住这条线,用这样的顺序来贯穿课堂教学,所以大大降低了学生在理解条理方面的难度,便于更好的压缩课堂不必要的时间,使课堂授课井然有序,学生学起来也得心应手。

二、兴趣培养到位。学文重在兴趣的培养。语文是属于较为感性的学科,有些字里行间所蕴涵的东西往往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在教学本节课时尤老师很注重兴趣的培养。如:威武的大龙虾,不同形态的珊瑚,蠕动的海参……这些究竟是什么样的,学生能说的清吗?学生能有个具体的样子吗?没有!尤老师用课件图片与学生拉近了距离。语文学习的关键在于学生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于是尤老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来读,来感受,来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这样学生就可以形象感悟,教师就不需再多费唇舌!教学鱼时,教师让学生想想这么多的鱼可用什么成语来概括,这样借助文本语言,又及时补充新的成语,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当然领悟的关键还要有赖于兴趣。培养学生对文本的学习的兴趣也是每一位教师所不可遗忘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积极性,给学生更多的主动权。通过引导学生质疑,参与自主学习目标的制定;通过组织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启发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师生、生生多向交流,促进学生自评自结,整合知识体系,掌握学习方法。

三、进出书本适度。进得书本,更要出得书本。尤老师在教课中树立了“大语文”的学科观念。西沙群岛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但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更是个遥远、模糊、神秘的地方。如何让三年级的小学生能走进西沙群岛,与西沙群岛进行零距离的对话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延伸到他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开课时,尤老师与学生对话: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都去过哪些地方呀?亲切的谈话将学生很自然地引入到了课文中。西沙群岛在哪里?老师打开了中国地形图,学生知道了中国的海防前哨究竟是什么意思?再例如交流鱼多的段落:读书之后老师随即出示填空让学生积累优美语段,老师接着又出示了几幅“怪鱼”的图片,学生用自己课下积累的好词佳句描述真是趣味横生。学生又交流了有关西沙群岛的相关资料。拓展,让学生走进文本的同时又走出文本,获得了感知。

 

过程确认

 

 语文组教研活动——胡小丹老师评课《富饶的西沙群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