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美术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2013-05-17 11:04:35)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
工作单位:
项目名称 |
集体备课 |
项目负责人 |
朱爱珠 |
|
活动时间 |
2013.05.07 |
活动地点 |
六(1) |
|
活动主题 |
《奇思妙想》 |
主 备 人 |
陈晓晓 |
|
参加对象 |
全校教师 |
申请学时 |
主备2学时其余1学时 |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主备人阐述:(教学设计)第一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2、 3、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绘画中奇思妙想的内涵及表现方法。 2、教学难点:学会如何将不同事物进行巧妙的重组,构成一幅有新意的画。 三、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PPT。 学生:画纸、彩色笔等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1)同学人,这是什么?(手)。我们都知道手可以帮我们做很多事情,像魔术师,他们可以用灵巧的双手变出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魔术,那你知道吗?其实手它本身啊,也可以有许多稀奇古怪的变化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各种各样的手的联想,学生欣赏)看了这些作品,你们觉得怎么样呢? (2)是啊,只要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就会有创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入神奇的想象世界吧!(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2、新课教学 (1)我们再来看一幅图片,这是什么?(2008北京奥运会主体育馆鸟巢),你知道它是由什么而来的设计灵感吗?(鸟窝),其实全世界还有很多有特色的建筑作品。(图片欣赏) (2)除了建筑,生活中还有哪些奇思妙想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展示) (3)欣赏了那么多奇思妙想的作品,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奇思妙想,精彩生活)
(4)生活中离不开奇思妙想,我们的绘画作品中也是如此。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出示图片)现在你看到的是一幅画的局部,根据这个局部画面想象一下这块巨石会出现在什么地方? (5)教师小结:一块巨石漂浮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越大海,这是一幕多么神奇的景观!看了这奇特的画面,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想象力。 (6)那怎样让我们的想象更丰富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奇思妙想训练营。(奇思妙想小游戏) (7)教师小结:原来,将几种不同的物体重新组合,也是妙想的一种方法。(板书:组合、范画) 4、 4、作品欣赏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同龄人的作品。
5、 5、学生创作 出示作业要求: a、选择感兴趣的事物用组合、添加、夸张、变形的方法画一幅奇思妙想的画。 b、运用线描表现手法,用各种点线面表现美化画面. c.、想法奇妙,有趣。 6、点评讨论 7、拓展小结 正是有了无限的联想,人们创造出了飞机、潜艇……就像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说的那样,想象力是发明、发现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泉。最后陈老师在这里祝愿大家,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长大以后都能实现自己心中的“奇思妙想!” 其他教师意见: 第二次修改后形成教案: 一、教学目标: 6、 7、 8、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绘画中奇思妙想的内涵及表现方法。 2、教学难点:学会如何将不同事物进行巧妙的重组,构成一幅有新意的画。 三、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PPT。 学生:画纸、彩色笔等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 1、直接导入 (1)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一读(奇思妙想),什么叫奇思妙想呢? (2)导入新课:社会发展离不开创造力,创造力离不开想象力,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奇思妙想”的世界。 2、新课教学 (1)出示课本截图,提问:这些作品中,你觉得哪个最有创意?它的奇思妙想表现在哪里?(图片欣赏,学生讨论) (2)一个小小的灯泡除了这种创意还有那些其他的奇思妙想呢(图片展示) (3)欣赏了那么多奇思妙想的作品,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奇思妙想,精彩生活) (4)手指的联想(出示图片)像什么?如果横着看呢?(出示教师范作:手指娃娃) (5)教师小结:像这样的对单个事物的联想我们把它叫做“单个联想”(板书:单个联想) (6)那怎样让我们的想象更丰富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奇思妙想训练营。(奇思妙想小游戏) (7)教师小结:原来,将几种不同的物体重新组合,也是妙想的一种方法。(板书:组合联想) 4、作品欣赏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同龄人的作品。
5、学生创作 出示作业要求: (1)想法奇妙、有趣; (2)表现方法恰当 6、点评讨论 7、拓展小结 正是有了无限的联想,人们创造出了飞机、潜艇……就像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说的那样,想象力是发明、发现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泉。最后陈老师在这里祝愿大家,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长大以后都能实现自己心中的“奇思妙想!”
|
|||
活动反思 与建议 |
本次《奇思妙想》的教学是经过三次试教后的第二次教学设计,总体来说教学过程比较满意,可惜课堂作业要求没设计好,以致教学效果并不明显。 第一次设计课堂开始以猜测游戏导入,目的是开启课堂一个活跃的气氛,同时强调创意是生活中重要的一个元素,进而导入课堂主题:我们的奇思妙想。但试教后发现效果并不良好,学生没有能很好得感受到手的奇思妙想,所以二次教学设计改成了直接导入,让学生说说对“奇思妙想”的理解,效果不错。 第二部分主要是课堂发展,两次教学设计也有恨到的不同,第一次首先是出示2008北京奥运会主体育馆鸟巢的图片,让学生说说鸟巢体育馆的设计灵感源自何处,再出示鸟窝的图片,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引导他们了解奇思妙想的灵感来源于生活中的细节。接着第二步就是通过展示一组有特色的建筑,一起寻找它们的奇思妙想之处,然后延伸至生活中其他的创意,在整个欣赏的过程中,学生充分感受到奇思妙想的作用,此时教师由一个问题引出小结:奇思妙想,精彩生活。第三步就是分开展示一副大师作品《比利牛斯山之城》,让学生体会想象在绘画作品中的作用。第四步就是通过一个图片组合联想的游戏,让学生去观察并分析作品中的的组合元素、方法及画家想表达的意思,并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第五步由教师小结组合也是一种妙想,并范画一个由帽子和绘画工具组合的作品,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并由此指出另一种方法:添加。而第二次的教学是根据学生的能力降低了学习难度,不论从环节设计还是材料(图片等)的选择上都更倾向于符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为后面的创作做好铺垫。 第三部分是学生习作欣赏,通过它是由什么“奇思妙想”而来的作品?它是用什么绘画方式进行创作的?线条怎么画才美?等问题的设置为接下来的学生创作做好铺垫。 第四部分是学生创作,要求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事物用组合、添加、夸张、变形的方法画一幅奇思妙想的画。并且要运用线描表现手法,用各种点线面表现美化画面。 第五部分就是作品评价与简单的课堂延伸。评价的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自评与互评。 一节课下来,个人觉得不足的地方还是比较多的,比如在教学创作方法的环节中,除了组合和添加,其他的比如夸张和变形,并没有在具体的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所以这点上也应该再动脑筋。 还有一个在点评环节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很好地展开,有点虎头蛇尾。 总而言之,这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希望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能不断努力,思考,争取更大的进步。 |
|||
过程确认 |
教务处:朱爱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