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厦门影像(16):“孝阙增光”牌坊

标签:
厦门老街游中华片区孝阙增光牌坊黄世金故居中华城 |
分类: 厦门风情 |
在热闹的厦门中华城后面,有一座“孝阙增光”老牌坊。此牌坊是为了旌表厦门著名的孝子、民国富商黄世金的父亲黄传昌所立的。牌坊的旁边是黄世金故居,一幢两层的西洋建筑。据说原建筑是中国式的三落格局,前落院子有2.7米宽的正大门,园内左右两侧有亭子,但老建筑在07年中华片区改造过程中已被拆除,目前的建筑是原地重建的。
牌坊在热闹的商业区内很不起眼,若不是背后西式洋楼的衬托,很容易被忽略。
牌坊的上方有民国五年(1916年)大总统黎元洪亲笔题写的“孝阙增光”四个字,并有国玺“荣典之玺”钤印正中。黄世金(1869-1937),又名黄庆元,字世金,祖籍福建泉州,出生于厦门。16岁起就在厦门富商黄书传的“仁记洋行”当伙计,由于勤奋好学聪明能干,深得老板赏识并其受资助开了自己的“建源钱庄”。由于经营有方,黄世金又相继创办了不少商号,并于1902年被推选为首届厦门钱庄公会会长,从此走向社会上层。
黄世金的父亲黄传昌是个大孝子,据说是个遗腹子,从小懂事孝顺,远近闻名。黄世金发迹后为父亲立了这座孝子牌坊,并请当时的大总统黎元洪亲笔题写牌匾。
门两边的石柱上刻有福建督军兼省长李厚基的题词“江夏宗风千秋名不朽,中华褒典百行孝为先”,其左右还有另外一副对联,是福建厦门道尹陈培锟的题字“荣问策名保世滋大,孝思锡类垂后无疆”。
牌坊的旁边是黄世金故居,一幢中西合璧的大宅,看得出是重建的,质感很差。据说原来牌坊后面还有一株黄世金亲手种植的笔管榕,如今已不见踪影。
二楼洋房的阳台有竹节状的柱子,阳台顶部也有线条装饰,非常考究,可以想象原来老宅的精美程度。
这是从后面拍摄的翻建后的黄氏故居
洋房的旁边还有一幢中西合璧的楼房,估计也是原来黄氏老宅的一部分。墙上的红砖拼花图案远看非常漂亮,但毕竟是重建的,工艺粗糙,经不起细看。
老牌坊在新建的“中华城”面前仿佛矮了一大截,这也是如今很多文物古迹普遍的现状,在大规模的城市改造与建设面前,它们越来越岌岌可危,随时都有被拆除的危险。
重建的牌坊和黄氏旧居总令我感觉得有些敷衍了事,做工粗糙,完全没有以前豪宅的精美考究,估计是开发商为了应付有关部门而不得不重建的。不管如何这个古迹还算幸运,尽管差强人意,但终究牌坊还竖立在那里,洋房也在那里,尽管里面空荡荡没有生机,我们还是可以籍着重建后的建筑来想象一下原老宅的风貌。不幸的是有更多的古迹是完全被拆除的,再也无处可寻了。城市的发展与保护文化古迹看起来似乎是矛盾的,但我觉得其实不然。如果有足够的重视、良好的规划以及真正的实施到位,两者完全可以相得益彰的。有价值的古迹好好的保护利用,可以提升新城区的文化氛围和底蕴,既建设了新城区,又保留了厦门的城市特色与风貌,还可以让更多的市民了解自己城市的历史,提高大众的文化品位,是件一举多得的事。
很遗憾在中华片区改造之前,我没能去拍摄那些精美老宅,也没亲眼见过这座牌坊和黄氏故居的原貌。从网上找到了两张原故居与牌坊的照片,作为资料收入到博文中。致谢拍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