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鸿山”旧事

(2015-03-30 10:01:27)
标签:

厦门鸿山公园

鸿山旧事

延平太极

往日时光

悼念

分类: 杂谈

如果说厦门有一座山曾经跟我的生活密切相关过,那一定是鸿山。有好多年的元旦我是在鸿山顶上看日出的;好几年每个周末的早晨,我也都是在鸿山度过的。从那年上鸿山至今,想来也有十几年了。曾经在鸿山上遇到一群很投缘的人,大家在一起有过非常美好的时光。虽然如今已经不再上去了,但当年山上的那些情景回想起来还是历历在目。

 

“鸿山”旧事
 

最早上鸿山是因为山上有一群太极拳友,他们经常在那里切磋太极拳。我当时是个刚刚学拳的小菜鸟,天天屁颠屁颠地跟着师兄师姐们玩。后来不知怎么的大部分人渐渐散去,只有陈老师和几位师兄师姐坚持留在了那里。陈老师是位超级拳迷,那些年在太极拳上不知花了多少钱多少时间,四处寻师访友,研习太极,自得其乐。那些人散去之后,陈老师便开始在山上教授太极拳,我也就跟着留了下来。没多久,头驴上山了。因为他强大的人脉关系,直接或间接地介绍了不少人上来,鸿山也变得越来越热闹。

 

记忆中每个休息日的早晨,陈老师都会早早到场,笑眯眯地等待大家的出现。没多久大伙陆陆续续上山,先一通聊天喝茶,接着开始跟随陈老师学拳。陈老师教的是他自创的“陈氏柔架”,一招一式教得很认真,不厌其烦地讲解,手把手的教。若不是对太极拳有着极大的热情,有谁会费时费力不收钱还如此认真地教。虽然辛苦,但陈老师乐在其中。除了太极拳,陈老师也教推手和棍法。尽管绝大部分人上山都是“练牙”多过“练拳”,但看到老师如此认真,不免也跟着后面练习。记得老大就经常被陈老师表扬学得最好,如今也只有他一个人将陈氏柔架练得神形兼备的。“鸿山”旧事

 

鸿山很大,我们的活动场所在半山的“延平郡王”摩崖石刻下,于是我们圈有了个响亮的名字叫“延平太极”。随着上山的人越来越多,山上变成了个热闹的聚会点。由于圈中各行各业的人都有,每次上山大家除了练拳外,还踊跃地“话仙"。从炒股、炒房、物价、时事、贸易、环保、养生、法律等等,只要想知道的,都可以上山找人咨询。每次大家聊得不亦乐乎时,陈老师总是在一旁微笑听着,印象中极少掺和进来。

 

陈老师是公务员,虽然当时只有四十几岁,但据说可以在工龄满三十年的时候申请退休。记得他总是说再过三年就要退休了,然后每天来鸿山驻馆,喝茶打拳。说这话的时候,他的神情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以至于我都跟着兴奋了起来,仿佛看到了陈老师笑眯眯地坐在山上晒太阳,等待大家上山的场面。当时我在想,什么时候这样的生活可以轮到我呀!

 

遗憾的是,陈老师竟然没有等到那一天。渐渐地,陈老师上山的时间越来越晚,有时我上山时他还没上来,这种事之前从来没有发生过。他的脸色也越来越差。有一次听他说最近胃部有点涨,吃不下,所以每次到山上他都会靠着巨石做个倒立。我们一直劝他去看医生,但他总说没多大事。记得他还自己开中药吃了一段时间。我承认我属于神经大条的,没有发现他是真的生大病了。

 

08年春天,有一天接到头驴的电话,说陈老师住院了。在头驴的组织下,我们大伙去医院看望了他。病床前的陈老师看到我们后,强行支撑坐了起来。脸上仍有一丝笑意,说没多大关系,就是胃有点不舒服,过几天就会出院的。一个多月后,他真的出院回家调养。没想到08年夏天,陈老师竟然走了,没能等到退休的那一天,留下了太多的感叹与遗憾!“鸿山”旧事

 

陈老师走后,山上没有了老师,虽然大家每周还都按时上山,但终归是没人教拳,大家练牙的时间越发长了起来,吴老师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正式走进我们圈的。吴老师是位七十几岁的老人,个子不高,瘦瘦的,头发斑白,他原来也是在“延平郡王”摩崖石刻那里练拳的,但通常早早就下山,偶尔上去早了也会遇到他,有时他也会留下来和陈老师推一推手。陈老师走后,他便开始教我们。和陈老师一样,老人的脸上总带着笑容。他曾经在老年大学教授过太极拳,因此给我们传授的是杨氏太极和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吴老师很耐心,脾气特别好,教起拳来也是不厌其烦的。每次练完拳后,吴老师总会先下山,大家依旧留在山上热闹地神侃。回想起来那段时间过得真开心,周末除了上山,头驴隔三差五的就会组织大家外出活动,也就是在那段时间里,大家走了很多地方,访了很多古迹。可以说那是“延平太极”最热闹的时代,上山来的人多,平常活动也多,大家玩得不亦乐乎的。

 

到了09年底,有段时间吴老师没再上山了,听说身体不舒服去住院,停了几个月时间。出院恢复后,他又继续上来了。在山上见到他时觉得很心疼,人比以前更清瘦了,动作也比以前慢,但毕竟是七十几岁的老人了,能恢复健康已是万幸,能慢慢爬上山来更不容易,那时从心里替他高兴。有一次大家打完拳后齐齐聚在半山的”鸿店亭“内喝茶聊天吃火锅。那一次吴老师像换了一个人似的,话匣子大开,高兴地讲了许多话。讲着讲着,居然讲到了他朦胧的初恋。那一刻老人脸上竟有一丝羞涩的笑容,令我印象深刻。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见到吴老师。大约在10年夏天,突然接到头驴电话,吴老师也走了!真不知说什么好!“鸿山”旧事

 

吴老师走了之后,山上又来了一位李老师,教授大家 "八段锦“。我们这帮人也不知哪里修来的福报,有这么多老师愿意免费教我们,而且教得乐在其中。李老师教了大约半年时间,就随女儿移民去了新西兰。我还清楚地记得大家为他送行,以及一年后他回厦门大家聚会的场景,都是在沙坡尾的那间大排档二楼,至今印象深刻。

 

自从李老师出国后,山上没有了老师,逐渐的也没有了以前热闹的氛围。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大家开始都忙了起来,上山的人也是参差不齐的,但不管怎样,每周总还是会有人上山。我每次上山,经常会看到袁公子。他家就住在鸿山对面,站在他家的窗口就可以清楚看到我们活动的地方有没有人,如若有人,他便会上来。记忆中他经常带着太太和儿子一块上山,除了打拳,还跟儿子打球爬山,偶尔也会做几个瑜伽的动作。在我的印象中,他生活得很健康环保,烟酒不沾,每天做运动,经常练瑜伽。他原在一个轻松的单位工作,后来听说调动去了一个压力大但也有前途的机关单位。估计工作不是太顺心,他的头发竟在一两年内白了许多。当时大家也没多在意,毕竟他还年轻,成功总是要付出代价的。

 

我们依旧时不时的外出游玩。在袁公子的提议下,我们一起去过几个地方。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他在连城“青芝山”的莲花台上为大家表演倒立,引来阵阵喝彩。记得最后一次跟他出游是2012年12月底,我们一起去了长泰的“福友农场”和“格林美提子园”。我还跟着他们偷偷翻越围墙进入提子园偷尝葡萄,在车上他还很详细地给我介绍何为生态农场。那一次大家玩得非常开心,回来后我还专门为此行写过一篇博文。

 

2013年元旦过后没多久,我因为忙,几次都没上山。听头驴说,袁公子有一天上山了,气色非常差,不知什么问题。我当时还觉得很诧异,不是上个月还好好地跟我们一起玩得那么开心的吗?没多久,又听说他住院了,好像很严重的样子,再后来听说他回老家休养了。再过一段,接到头驴电话,去袁公子家探望他,状况似乎很不妙。我还清楚地记得前年五六月份的那天,我们几个人去看望他的情景。我从来不曾想过一个人,就几个月前还活蹦乱跳的人,竟然会完全变成另外一副模样,要是走在路上我肯定认不出来,而他曾经是我们身边熟悉的人。疾病竟然可以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将一个人摧残成那样!!!

 

我有点后悔去看望他,因为后来我必须很努力地去忘掉他被病痛折磨后的模样,我宁愿我的记忆里保留的是他原来健康活力的样子。命运就是这样的残酷,虽然只有四十来岁,袁公子最后还是英年早逝了,留下柔弱的妻子和幼小的儿子。“鸿山”旧事

 

袁公子的去世对我触动很大,这件事令我重新认真思考我的人生,或者说令我重新思考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一直以来还在犹豫不决的事情,最终下定了决心。尽管很多人反对,很多人不解,没多久我还是毅然辞去了高薪的工作,开始全新的生活。

 

我一直觉得我们身边有很多菩萨,他们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令我们醒悟,令我们懂得珍惜当下,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懂得感恩。相比于他们,我们是何等的幸运。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抱怨,不管有多么艰难,我们都没有理由抱怨,因为我们所抱怨的今天,是那些已经逝去的人们渴望而不可及的明天!

 

袁公子走后不久,“延平太极”的成员们便一致决定离开鸿山,另找地方。在头驴的努力之下,南湖公园和金榜公园都曾是我们的聚会地点。但跟以前在鸿山时不一样,如今大家不知为何总有忙不完的事,聚会也变得越来越少了。偶尔相聚,人员也是难以到齐。“延平太极”最终还是演变成了手机里的一个微信圈。

 

自从离开鸿山后,我就再也没有上去过,连每年元旦看日出地点也改在了会展中心。不是不想上去,而是不敢上去。物是人非,情何以堪。虽然不上山,但不知为何,我还是很怀念鸿山上的那些美好时光。那些年,人们似乎有更多的时间一起喝茶,一起聊天,一起打拳。如今虽然通讯发达,时时刻刻都可以联系,结果大家竟越走越疏远了。。。

 

一段与鸿山有关的往事,记录下来。清明节快到了,谨以此文,悼念陈老师、吴老师和袁公子。愿他们早日脱六道,得解脱。

 

 

鸿山旧影 

 

“鸿山”旧事

 


“鸿山”旧事

 


“鸿山”旧事



“鸿山”旧事

 

 

“鸿山”旧事

 


“鸿山”旧事


“鸿山”旧事

 

“鸿山”旧事


 


 

“鸿山”旧事

 

 


 

“鸿山”旧事

 

 


 

“鸿山”旧事

 


“鸿山”旧事

 

 

“鸿山”旧事

 

“鸿山”旧事

 

 

相识容易,常相聚不易,且行且珍惜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