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厦门影像(15):“洪本部巷”与“昭惠宫”

标签:
昭惠宫洪本部巷洪本部街重修洪本部渡头石浔巷 |
分类: 厦门风情 |
“洪本部巷”是厦门鹭江片区内一条很不起眼的小巷。虽说如今默默无闻少人问津,历史上却曾经赫赫有名。说起名字的来源,不得不提到洪旭这个人。洪旭(1605 - 1666年),福建同安人,原是明末海盗郑芝龙的部下,郑芝龙投降淸朝后,洪旭归依了郑芝龙的儿子郑成功。由于才能出众,深得郑成功重用。当年郑成功北伐金陵、东征台湾期间,洪旭都奉命留守厦门,“洪本部巷”就是当年洪旭的兵部衙门所在地。
要找到“洪本部巷”必须先找到“洪本部街”。从地图上看,这条街一头接着“开禾路:,一头接着“磁安路”,不是太好找。我在嘈杂的市场里来回走了两次也没能找到入口。
后来也不知怎么的,转到了“兴安路”。没想到“兴安路”上的建筑也很有特色,上面西式风格,下面是骑楼,想必以前这里也是繁华的商业街。
竟然与“昭惠宫”不期而遇。“昭惠宫”是同安丙州陈氏家族在厦门的宗祠。丙州是同安的一个海岛,从清顺治年间开始,同安丙州陈氏族人陆续迁居到洪本部这里,后来逐渐形成了厦门“丙州陈”的聚居地。"昭惠宫"历史悠久,早在洪旭驻守洪本部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如今的“昭惠宫”既是陈氏家庙,也是“陈化成研究会”和“同华闽南音社”所在地。
“昭惠宫”不大,周边的楼将这座小庙挤得只剩一条窄窄的过道。
“昭惠宫”里祭祀的是开漳圣王陈元光和民族英雄陈化成。厦门岛内与陈化成有关的地方还有位于“出米岩”的“陈化成祠”、位于“草埔巷”的陈化成故居,和位于金榜公园附近的陈化成墓,以后有机会再专门写写这些地方。
从“昭惠宫”出来后,继续沿着小巷前行就到了“洪本部街”。
这是“洪本部街”,本来已是小胡同,加上两边屋檐的各种搭盖,显得更加窄小。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当年郑成功的大本营,洪旭的兵部衙门所在地。
这就是“洪本部巷”,一条非常狭窄的小巷,一头连着“洪本部街”,一头连着“石浔巷”。巷口的墙上镶嵌着一块石碑,碑额上有石雕龙和“皇淸”两字。石碑立于清乾隆45年,记载的是当时重修洪本部渡头时,商贾百姓慷慨解囊的历史。部分文字虽然已经模糊不清,但从清晰的部分仍可看出当时捐款人的姓名和捐银数目。石碑所在的位置就在当时热闹的码头边,两百多年沧海桑田,如今这里早已变成了羊肠小巷。
离开“洪本部巷”,重新回到“洪本部街”上。旁边的33号老宅已是危房,门窗被强行封闭着。
这里的房子大都破旧不堪,各种线路杂乱无章,巷子快被挤成了“一线天”,但“鹭江片区”也曾经是厦门最繁华的街区,商贾云集,水陆繁忙。如今走在这里的小巷中,两耳听到的是地道的厦门话,眼前走过的人们都有着一张张“厦门脸”,感觉特别亲切。通过探访这些老街巷,可以了解厦门的历史,感受城市的发展,回味正港的老厦门市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