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厦门大八景之 “虎溪夜月”

标签:
厦门大八景虎溪夜月虎溪岩虎溪岩寺摩崖石刻 |
分类: 厦门风情 |
虎溪岩位于玉屏山麓,相传古时山中有洞,洞中有虎,山下溪水潺潺,故称为“虎溪”。明万历嘉禾人林懋时爱石成痴,在此开凿岩穴,取名“稜层石室”,并自书“稜层”二字镌于洞顶。洞内有泥塑老虎,每逢农历十五时满月东升,月光直照洞内,正对虎身,老虎双目炯炯,虎虎生威十分逼真,令人望而生畏,后人便将此景称为“虎溪夜月”,并列为厦门八大景之一。
记忆中曾经去过虎溪岩,但久不去,加上很多道路都已改道,沿途一直问路,发现最后竟是从万石植物园旁边的铁路公园进去才能到达。
这是铁路公园的入口处,右边就是虎溪岩寺山门。
虎溪岩历史上曾有古寺名“东林寺”,又称“玉屏寺”,建于明万历年间,后毁于战乱,目前的虎溪岩寺是1985年重修的。
进入山门后直接上台阶
继续向上
这座弓形石桥就是“仙人桥”,亦称“渡虎桥"。
有一石头上镌刻着“三笑”两字,这是借用《庐山记》的典故。据说庐山东林寺前有条小溪,溪旁有座小山住着一只老虎。东林寺住持慧远和尚道学深厚,常有名流造访,慧远每次送客都以虎溪为界,如果过溪,老虎就会吼啸。有一天慧远送陶渊明和道士陆静修出东林寺,一路相谈甚欢,不觉竟过了虎溪,山上老虎立即长啸,三人遂大笑而别。
寺庙临时搭建了一个铁楼梯,顺着楼梯向上攀登到顶就是大雄宝殿。
大殿前视野宽阔,可以在此俯瞰市区。
左侧有巨石,石上有童子拜观音塑像。
石下方有伏虎像
这个就是著名的“伏虎洞”,以前的泥塑老虎就在这个洞内。洞上有林懋时写的“稜层”二字摩崖石刻。
如今洞内没见到泥塑虎,而是改建成观音殿。
此洞便是厦门大八景之一的”虎溪夜月“所在地
从洞口望出去,一派绿意。虽然“虎溪月夜”景色不再,但如今此地仍是厦门市民喜爱的中秋赏月胜地。
伏虎洞口立一石碑,才知道原来这"稜层洞"摩崖石刻群也是厦门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果不其然,整块巨石上布满了石刻。
后山“夹天径”旁有一扁平的石洞势若猛虎张口,称为“虎牙洞”。有古榕攀绕“虎牙”,宛若虎髯。
洞口比较小,进入后还真是别有一番风景。
虎牙洞里面有石床,床下有两只虎仔,生动形象,惹人喜爱。
虎口中有“划然长啸”和“凌空一漱”题刻。因为是刻在虎口上颚的,第一次没有仰头看,待下山时又去看了一遍虎仔时才发现,差点错过。
竟然发现旁边就是白鹿洞寺,原来两个寺庙紧挨在一起,真是一大发现啊!(我估计这么说会被老厦门人笑掉大牙的,就原谅我这个鼓浪屿土著吧!
旁边还有一条石阶小道,可以通往“鸿山公园”。鸿山公园我很熟悉,但不知这条道路是通向鸿山的那一处,有几分好奇,沿着小道走了一段,后来还是觉得只身一人不安全,没敢深入。想着与老妈同游,老妈还在大雄宝殿处休息,就原路返回了。
这里可以俯瞰大雄宝殿和万石岩
白鹿洞寺和虎溪岩寺这两个紧挨着的寺庙,两个老厦门著名的景点,我竟然分别两次游览,还一路找啊找,呵呵,这就是探秘的乐趣,处处充满了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