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启发小读者思考自己的成长和周围事物的关系的绘本。应该说也是一本哲学启蒙绘本。
我是谁?我和这个世界的万事万物是怎么样的关系?我是用什么组成的,我吃的食物,读的书,会变成我的一部分吗?我的知识,想法也是我的一部分吗?这些话题都是孩子们,不,所有的人值得思考的话题。
而对于年幼的孩子,这些思考也许从来没有停止过,我和世界是怎么样的相处和存在,我在哪里?我为什么会在这里或者那里?我能同时在这里又在那里吗?这些话题我不知道大家是否和自己的孩子探讨交流过。其实和年幼的孩子交流这些话题,你一定会有很多的惊讶,惊喜,深圳惊艳!
孩子们用他们的不同的方式在认识着这个世界,认识自己,包括认识我们吃的食物,我们读的书。
牛奶被我们喝掉了,不过,它其实就在我们的身体里。面包被吃掉了,其实,它同样在我们的身体里。苹果被切开、吃掉了。苹果依然在我们的身体里。绘本被读过、喜欢过,又被遗忘了,其实,它已经在我们的身体里了……被我们吃掉、阅读过的东西,其实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一部分,永远都会和我们在一起。
我记得孩子小时候问过,苹果吃掉了,去哪里了?去你的肚子里的,然后,又去了哪里了?被消化吸收,变成你的一部分啦!那我是苹果变来的吗?当然不是啦。那我是牛奶变来的吗?当然不是啦。那我是什么变来的呢?你是很多很多很多东西一起变来的呀。那我是一个苹果,一杯牛奶,一碗饭......很多很多东西堆在一起的吗?是,又不是呀。是,因为是吸收了很多东西的营养,变成了长得越来越大的你,不是呢,不是叠在一起,堆在一起这么简单哦。人是特别了不起的存在,会把很多很多东西,变成自己。很神奇吧?!
也不知道孩子是不是真的明白。当我读到这本《我》的时候,不禁想起了多年前的一些对话。真的和这本书一样呢。这些哲学启蒙的思考,我想也许每个人,每个孩子都有过吧,有些只是灵光一现,消失了,快得都抓不住。有些,也许被我们抓住了,也就有了这本《我》。
《我》是一本非常简洁画风的图画书,本书不是以人为主角,而是让人需要的食物、书籍等物质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出现,哪怕你最喜欢的东西不见了,但它其实已经和你在一起,这样的一个哲学启蒙道理。
孩子们会以各种方式在探知世界,这样的换位思考方式,从食物,书的角度,让孩子不仅从自身出发去思考,还能从食物,书籍角度去思考,这些食物书籍,吃完了以后,读完了以后到底去了哪里?会换成别的不同方式存在吗?存在到底是什么?是以特定的形式?还是可以有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各种形式还能算是原来的你吗?人的每一分每一秒钟都是全新的吗?还是原来的你吗?
这些话题是不是很有趣呢?也许哲学家的回答也不一定让我们满意(因为我们也许听不懂,哈哈)但是,这样一本简简单单的图画书却能给我们很多思考。图画书《我》的最后说:我就是你。虽然你不是我,可我却是你,我和你永远在一起。
是不是很有哲学范儿呀?你说呢?
本书文字作者藤野可织在日本文坛备受瞩目,因其独特的文风而赢得了文坛的注目,曾获第149届芥川奖。绘者高畠纯
日本超人气绘本作家,已在中国出版的作品有《山猫怎么办》《好长好长的蛇》《谁的自行车》《好酸好酸的柠檬呀》《公鸡的新邻居》《谁叫醒了月亮》《毛喳喳的小药丸》《山猫怎么办》(顺便八卦一下,高畠纯也是绘本作家高畠那生的父亲。高畠那生的作品有《一根香蕉掉下来》《青蛙的好天气》)等,《谁的自行车》曾获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插画奖。
《我》这本书,我想可以带给我们的思考还有很多很多,你想到了什么也许可以记录下来,也许你也可以做一本自己的图画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