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合作学习的方法—小组游戏竞赛法

(2011-12-24 20:47:03)
标签:

教育

分类: 读书感悟

《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读书笔记与感悟

小组游戏竞赛法(team—games—tournament,简称TGT)由德费里斯和爱德华兹1980年所创。该模式强调小组奖励、个人责任和成功机会均等,其奖励的方法与STAD相似,但TGT体现个人责任和成功机会人人均等的方式有所不同。它让不同小组中水平相近的人在一起进行竞赛,以竞赛名次换取小组积分。在这种机制下,无论基础好或差的组员,只要努力,都有可能从水平相近的人中脱颖而出,为小组挣得最高的加分。这种竞赛机制充分体现了成功机会人人均等的思想,可以有效地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动机。个人责任则体现在个体必须独立地进行竞争,不能得到其他组员的帮助。

该模式主要由全班教学、小组学习、游戏竞赛、记分奖励五个环节组成,通常在一周或一个单元结束时进行一场游戏竞赛,也可以在一节课结束时组织竞赛。

一、课前准备

准备活动包括分配学习小组、分配竞赛组和准备材料。学生先要在各自的学习小组中完成作业单上规定的学习内容,然后代表各自学习小组进入水平不同的竞赛组进行比赛。学习小组按异质进行分组,竞赛组可以根据学生近期的成绩,将成绩相近的学生分到一起。

TGT认为,让基础和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比较,对成绩好的学生没有挑战性,成绩差的学生会觉得自卑甚至产生习得性无助,二者都会失去学习的内部动机。只有与能力相近的人竞争,才能激发学习的内部动机,也才是公平的竞争。

上面提到的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指人在最初的某个情境中获得无助感,那么在以后的情境中仍不能从这种关系中摆脱出来,从而将无助感扩散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这种扩散了的无助感会导致个体的抑郁并对生活不抱希望。在这种感受的控制下,个体会由于认为自己无能为力而不做任何努力和尝试。被认为是人类的一种沮丧表现之一。

让基础和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竞争,容易使多数学困生产生习得性无助,每次考试完毕的排榜就是这样一种不公平的竞争方式。教师的本意是让成绩落在后面的学生能“知耻而后勇”,实践证明这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和主观臆断。通常情况下,让后面的学生超越前面的学生几乎没有可能,这种比较只能让学困生越来越对学习失去信心,“破罐子破摔”,不愿再做任何努力和尝试。小组游戏竞赛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让能力相近的人在一起竞争,由于他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所以每个人都有获胜的机会,这种竞争会极大地激发起学困生努力学习的内部动机。

课前准备的学习材料包括作业单、答案单、测验试题、观察表、记分纸、换算规则等,此外还需要制订竞赛规则。

1、试题答案和试题一起发给学生;

2、记分纸分两种,一种是竞赛组记录各选手在竞赛中的表现和得分,另一种是学习小组自己的成员赢取的积分、总分和平均分。

选手姓名

组别

竞赛答对题目(或测验得分)

名次

竞赛得分

笑笑

超人队

8

3

20

文文

小博士队

9

2

40

鸣鸣

探险号

11

1

60

3、分数换算通常是根据各选手在竞赛中的名次来计算。如果每个游戏竞赛组都由3人组成,某组中3人答对的题数(或测验原始分数)各不相同,就赋予不同得分。如果有2人或3人并列,则并列者获得平均分。比如,根据下表,前两名分别是60分和40分,共100分;如果前两名并列,则各得50分,第三名得分不变。如果每个竞赛组的选手超过3人,则教师可以和学生商议将得分等级增加,比如划分为60分、45分、35分、20分这四个等级,或者将名次处于中间等级的多个选手都算做同一等级。

竞赛者

得分各不相同

前两名得分相同

后两名得分相同

三者相同

最高分

60

50

60

40

中间得分

40

50

30

40

最低分

20

20

30

40

4、教师要制定竞赛规则。

二、课堂实施

TGT体现的是在教师直接教学下的接受学习,其实施的主要步骤有三个,全班授课、分组学习、游戏与竞赛。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课堂模式中可以将其流程进行适当的改造,步骤如下。

1、自主学习

包括在学习目标引领下的自主阅读,做学案(相当于作业单)。此过程也可以在课前完成。

2、合作学习

可以采取轮流展示和同伴辅导的方式进行,共同释疑解难。如果有些组员对知识没有理解和掌握,其他成员要向他进行解释,直到该生能给予正确回答和解释为止。

3、分配任务

教师将学案需要展示的内容分配到各个小组,小组再分配到每个成员。组长组织二次研讨,确定展示的人员和方式,最后进行必要的板书和模拟展示。

4、展示提升

各小组将分配到的任务在全班进行展示,呈现对知识的理解,表达自己的观点。其他学生进行质疑和纠错,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引导及精讲。

5、整理学案

改正学案中错误,组员结对互相检查是否还存在问题。

6游戏与竞赛

1)学生加入到划分好的竞赛小组中,根据竞赛规则组织竞赛活动。

2)所有题目回答完后,根据记录对选手排名,再根据换算规则算出每个选手的分数。

3)各选手回到自己的学习小组中,在记分纸上写上自己为小组赢取的分数,算出小组总分和平均分。

在复习课或习题课中可以简化为三个步骤,即自主复习、合作学习、游戏与竞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灵活运用。教师也可以在单元或学期的测试中借鉴TGT的评价方式,调动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TGT认为,由于学生的成绩和能力是不断变化的,因此竞赛组的构成也是需要不断调整的,并以此激励学生不断地努力学习。

TGTSTAD有很多类似的地方,它们都强调在全班授课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学习,两者的根本不同在于评价方式的改变。STAD用学生的进步分来显示学生通过努力学习所取得的发展,而TGT则用学生在竞赛组中位置的不断变化来体现学生的发展情况。两种学习法反映出的评价观是根本不同的,前者认为发展是绝对的,个体只要比自己先前更进步就是发展;后者认为发展是相对的,必须要通过与周围人的比较才能看出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