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趣探:百家姓之居
作者:万庆涛 王鸿杰
居,会意字,读作j。甲骨文字形由两部分组成,一个人朝右半蹲,屁股下是个倒立的子。春秋“居簋”字形中,人向前伸出双臂,其他部分与甲骨文字形相同。战国时期,云梦秦简字形,半蹲的人演变为尸。篆文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居。异体字有、凥,现规范为居。本义半蹲着生孩子。
从甲骨文的字形看,居和育、毓是同一个字。甲骨文的育字字形有两种,一种与居字相同,另一种是一个女人(母或每)朝右半蹲,孩子(倒子)和羊水(川)一起下来。出于文字表达的需要,分化为三个字,即居、育、毓,字义也发生了变化。
远古,没有房子,更没有床,女人生孩子或站、或蹲、或跪,利用地球引力,让孩子自行“掉落”。人们把生孩子的样子用符号记录下来,写作居。
南宋时期的重庆大足石刻中,就有一组雕塑,是产妇是站着生孩子的,同时还有两人助产,一个在后面抱着产妇,一个人在前面接生。现在,世界上还有这种生孩子的姿势。
或许,远古人寻找天然洞穴是为了生育后代的需要。这跟动物为了生育后代搭建巢穴没有区别。
本义,《诗经·大雅·生民》:居然生子。(就这样蹲着生下孩子。)
后来,居字生孩子的本义消失,其引申义住所取代本义。如,乔迁新居。
引申为蹲。《说文解字》:居,蹲也。后来写作踞。如,虎踞龙盘。
引申为居住。《易经·系辞》:上古穴居而野处。(上古时候,人们居住在洞穴,生活在荒野。)《列子·汤问》: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山北面有位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大山居住。)如,居无定所,岩居(在岩洞居住,比喻隐居)。
引申为处于。《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二节》:居下位而不获于上。(职位低下而得不到上司的信任。)如,居安思危,后来居上,以功臣自居。
找到洞穴生孩子,需要停留一段时间,引申为停留,停下。《易·系辞下》:变动不居(变化多端)。魏晋·孔融《论盛孝章书》: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岁月停不下自己的脚步,时间像流水一样不断的消逝。)
停下来不让流动,引申为积储。《史记·吕不韦列传》:此奇货可居(这个人是奇货,可先积储起来,等待时机,卖个高价)。
人在居所,一般是坐多站少,引申为坐,跪坐。《论语·阳货》:居,吾语女。(你坐下,我来告诉你。)《史记·高祖本纪》:不宜居见长者(不该坐着接见长者)。如,居不重席(坐不用两重席子,比喻节俭)。
坐着迎接访客是不恭敬,引申为傲慢。《诗经·小雅·角弓》:莫肯下遗,式居娄骄。(居上位者不谦恭,别人学样耍高傲。)此义后来写作倨。
住下来就占有了这个洞穴,引申为占据,占有。《孟子·公孙丑下》:夫子居一于此矣(老师您总有一种是错的吧)。如,二者必居其一,居多。
找到洞穴,就有容身之地,引申为安心居住,安放。《吕氏春秋·士容论·上农》: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国家遭遇患难就会都想远走高飞,没有安居之心。)如,居心叵测。
使人有洞穴可住,引申为安置。唐·柳宗元《梓人传》: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使天下百姓居有其所,专心各自工作。)
引申为做茶餐厅的地方。如,六朝居,醉贤居,金陵居。
居的异体字、凥辩析。,“静敦”铭文有两种字形:上下结构,上这宀,下为立;半包围结构,左上为广,右下为立。“南宫中鼎”铭文同“静敦”第二种字形。这里的宀或广指浅山洞,下为站立的人。本义人住在岩洞。凥,篆文是人背靠几型坐具跪坐,引申为居处。
居(、凥)字,源于洞穴生孩子。这样生活的氏族部落,把居作为图腾标识,称居氏。
据文献记载,居姓来源有:
1.源于先祖名字。春秋时期,晋文公中军元帅先轸[zhn]的儿子先且居承袭中军元帅。他的子孙以他的名字为氏。战国时期,齐宣王时王族大夫香居,又叫香车。他的子孙以其名字为氏。
2.源于地名。远古少昊元妃生倍伐,因故把倍伐贬到缗[mín]渊(有研究认为是四川松潘县一带)。境内有岷山,山上有岩洞。倍伐的后代有居氏、倍氏。
3.源于西夜国。古代西域地区的羌族分支悉居人,住在西夜国。他们汉化后,取族名中的居为氏。
居姓如今人口10万(2018年),按照人口数量排名第436位。
诗曰:
半蹲生子写作居,
生下孩子养生息。
居心叵测难揣度,
囤积居奇牟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