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趣探:百家姓之庾
作者:万庆涛 王鸿杰
庾,形声字,读作y。甲骨文、金文尚未发现此字形。篆文半包围,左上为广,右下为臾[yú]。隶变后,楷书写作庾。本义关押俘虏的浅山洞。
庾由广和臾构成,核心部件是臾。
广,象形字,读作yn。甲骨文字形像只有一面墙带屋顶的房子形,本义为浅山洞。在人类还没有学会盖房子的时候,是住在自然洞穴里的。由于地震、日晒、雨淋等的影响,山崖边往往有一些自然形成的山洞,人们就在这里遮风避雨。
臾,会意字。甲骨文字形是两只手抓着一个人,本义抓到了人(俘虏)。
远古时期,食物匮乏,人也成为食物,不同氏族部落之间发生争斗之后,胜利方就会把失败方的人抓回来,集中关押在山洞里(广),当作食物慢慢享用,这就是庾。
据考证,现代人是吃人族进化来的。相对于捕猎大型野兽,捕人反而容易,且不需要去毛扒皮,吃起来更方便。
吃人的历史,从远古至今从未中断,有关记载不绝于史。如,马王堆帛书《黄帝·正乱》就有记载黄帝擒获蚩尤之后,剥他的皮做箭靶让人练习射箭,把他的头发剪下来制作成“蚩尤之旌”,把他的胃里塞满毛发制成蹴鞠(相当于足球)供人玩耍,把他的肉做成肉酱让天下人来吃。
外国也不乏吃人记录。据说,哥伦布到到美洲大陆时听当地人说,加勒比人会将男性俘虏全部吃掉,把一些小男孩养大养胖再吃。上个世纪,非洲仍有三个国家的领导人吃人肉,即中非皇帝博卡萨(1921-1996)、乌干达前总统阿明(1925-2003)、利比里亚前总统泰勒(1948-)。
这些俘虏被吃掉了,也就死了。后来,人们把囚犯死在牢狱称为庾毙,饿死或病死称为瘐[y]毙。
随着农业的不断发达,人的食物来源多了,吃俘虏的情况就越来越少了。人们让俘虏干粗活、累活成为常见现象。原先关押俘虏当食物储备的地方,逐渐改造成为储存谷物的地方。这样的地方,继续用庾字来表示。
引申为粮库。《诗经·小雅·楚茨》:我仓既盈,我庾维亿。(我的粮仓已经装得满满当当,我的粮库也堆得结结实实。)《战国策·魏策一》:粟粮漕庾,不下十万。(存放漕运来的粮食仓库,不下十万个。)唐·杜牧《阿房宫赋》: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梁柱上的钉头光彩耀目,比粮库里的谷粒还多。)如,积庾(积存在露天的谷物),庾廪[ln](粮食)。
引申为称量粮食的容器名,一般一庾有二斗四升,也有说是十六斗为一庾。
庾,又是大庾岭的简称。大庾岭位于今江西省大余县(1957年前为大庾县)南。据记载,汉武帝时,庾胜将军奉命统率大军戍守粤赣边界广东台岭横浦关(位于今大余县内),以征战南越。其间,庾将军在岭下筑城,岭上建寨,且岭形似禀庾(粮库),因此称庾岭。后来,又把以庾岭为代表的大型山脉称为大庾岭,大庾县也因大庾岭而得名。
庾的本义是关押俘虏的浅山洞。因此,有可能最初看管俘虏的人或者官员被称为庾。后来,庾引申为粮库,因此庾又指管理粮库的官员。他们的后裔子孙以祖先的官职为氏,既是怀念祖先的一种方式,也是希望子孙后代有吃的,不挨饿。
据文献记载,庾姓的来源有:
1.源于官职。传说,尧帝时代,有一个名叫安庆公的人就是掌庾大夫,专职掌管粮库,史称掌庾公。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官职称谓为氏的,称庾氏。周朝时,管理粮库的官员叫庾廪,本义就是粮库,或货物转运过程中的仓库,后成为西周时期的官位,专职掌管粮库及重要物资仓库。其后代以先祖的官名为氏。
2.源于先祖名字。源于姬姓。春秋时期,卫国神箭手庾公。源于姬姓。春秋时期,周王室甘悼公之子献太子的老师叫庾过。他们二人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氏的。
3.源于恢复汉姓。东晋光禄大夫庾珉的族人,在十六国时期归附鲜卑慕容部,后为北魏王统一,归入鲜卑拓跋部,逐渐形成一个部落。在北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时恢复汉姓庾。
庾姓如今人口约5万,按照人口数量排名第503位。
诗曰:
庾指关押俘虏处,
当作食物来果腹。
庾毙是称牢囚死,
廪庾囷庾是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