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字趣探:百家姓之冉

(2019-01-02 22:50:27)
标签:

杂谈

汉字趣探:百家姓之冉

汉字趣探:百家姓之冉
作者:万庆涛 王鸿杰

        冉,象形字,读作rn。甲骨文字形似上部连接的两条尾巴。周宣王时《师宀袁[huan]簋》铭文似两条尾巴挂在脖子(一圆点)上。篆文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冄。冄的异体字是冉,后规范为冉。本义草衣。
        草衣是用一种特别的草编织的。这种草叫龙须草或山草,后来叫蓑衣草。龙须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林边、湿地、山溪旁,或者岩缝、坡路旁及灌木丛中。龙须草丛生,茎圆而细,高约一米,不生节,纤维长而有韧性,不易拉断,适合编织草席或者草衣。
        可以想象,在远古人类还没有学会提取植物纤维织布的时候,为了防寒保暖、遮风挡雨,人们就会利用身边的植物编织各种生活用品,比如,用柔软的树枝编筐,用竹子编畚箕等。古人偶然发现用龙须草编织成草衣,用处多多,可铺可盖可穿。当人类可以提取植物纤维织布做衣服之后,这种草衣就成了遮风挡雨的斗篷。
        由于远古时期生产力低下,用石镰割下龙须草很不容易,只能等到龙须草枯黄之后才行。于是,这种草衣后来被称为蓑衣,龙须草也称为蓑衣草。现在,一些地方还有人会编织蓑衣,甚至用龙须草编织高级地毯。编织蓑衣的手艺濒临失传,现在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龙须草不但可以用来编织衣服,还有药用,有利尿、安神、清热解毒、止痛等功效。
        我国地大物博,远古人制作生活用品,都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南方有棕树,北方有龙须草,于是,北方人用龙须草编蓑衣;南方人用棕树皮做蓑衣。冉字,源自龙须草编的蓑衣。
        冄、冉、衰、蓑,都指蓑衣。冄字最早,是象形字,单指蓑衣。冉,也是象形字,是在冄字的基础上,表示蓑衣是挂在脖子上用的,于是就在中间加一竖(脖子)。衰[suo],则是强调冄是一种衣服,把冄字加在衣字中间。蓑,是在衰字上加艹,表示是草编的。
        蓑(衰)衣是枯黄的龙须草编的,衰引申为不再强健,虚弱,老弱,败落。《史记·太史公自序》:周道衰废。(周朝王道衰败废弛。)
        编成一件蓑衣,要循序渐进地编约600扣,急不得,冉冉表示缓慢渐进。古乐府《陌上桑》: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体态优雅迈官步,缓缓出入官府中。)如,冉冉升起。
        蓑衣是用柔软的蓑衣草编织而成的,引申为毛发、枝条等柔软下垂。曹植《美女篇》: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枝条柔软下垂缓缓摆动,落叶在风中翩翩起舞。)如,柳枝冉冉。
        蓑衣下垂的草像下垂的毛发。《说文解字》:冉,毛冄冄也。(冉,毛发云密下垂。)引申为络腮胡子,此义后加髟[bio](毛发下垂且飘动状),写作髯[rán] 。如,美髯公。
        乌龟的甲边像蓑衣的下摆,也称为冉。

        冉姓,或许源自有编织蓑衣技艺的人及其氏族。他们把蓑衣的样子用符号记录下来,写作冄,并且把冄作为氏族的图腾标识,被称为冄氏。后来,俗体字写作冉。
        据文献记载,冉姓来源有:
        1.出自高阳氏。黄帝的曾孙帝喾管辖的八个部落中,有冉氏部落,其后裔以冉为氏。
        2.出自姬姓。周文王第十子季载,封于冉(一作聃,都城在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冉堌镇一带)。春秋时灭于郑,子孙以封地为氏,或说聃去耳为冉。
        3.出自芈姓。春秋时期,楚国有大夫叔山冉,其后代形成两支,一支仍以祖姓为叔山氏,一支以祖字为姓,称冉氏,形成冉姓一支。另外,战国时期,秦国太后芈八子之弟魏冉的后裔中,有以先祖名字为氏的,称冉氏。
        4.出自古羌族。汉朝时期,西南夷建有冉国,在冉国遗民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世代称蚺氏、冉氏者,后皆称冉氏,是今天少数民族羌族中的大姓之一。
        5.出自少数民族。今鄂、川、湘交界地域的土家族中多有冉氏。
        冉姓当今人口大约67万,按照人口数量排名第198位。

诗曰:
冉字本义是草衣,
远古用来遮风雨。
冉冉淙淙升且进,
冉冉不绝无停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