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字趣探:百家姓之余

(2018-12-07 07:17:01)
标签:

杂谈

汉字趣探:百家姓之余

汉字趣谈:百家姓之余
        余,象形字,读作yú。甲骨文余字像一栋高脚屋,一种干栏式建筑,上面是铺苫茅草的屋顶,下面由承重立木柱、横梁和斜撑杆组成,分上下两层,没有围墙。金文在承重柱增加两根向上支撑和托举横梁的两根支撑,说明建筑物复杂了,篆文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余。本义巢居草屋。
        远古时期,北方为穴居,南方为巢居。南方的巢居发展到河姆渡文化时期,就形成了干栏式建筑。从余字的甲骨文形态看,余字形建筑早于河姆渡时期建筑,河姆渡时期的干栏式建筑已经非常复杂了。
        现在,关键问题来了,明明余字是巢居,是高脚屋,怎么成了第一人称代词,和我、吾、朕、孤、予等成为同义词的呢?一句话,来源不同,强调的重点不同,或者是有分工,有的作主语,有的作定语,有的作宾语。
        余字,由指巢居草屋引申为我的居所,最后变成了指自己,对别人说自己为“余”。南方人发明了巢居草屋余,或许在远古,居住在高脚屋的人自称“余”。
        “我”,甲骨文是一件竹质餐具,大致三种字形,一是一个柄,一头似勺状,一头是齿状;二是柄上只有齿状;三是柄上带勺状。金文承接第一种字形,篆文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我。这种餐具可舀汤、可叉肉,人手一把。每当吃饭的时候,每个人都说把“我”拿来。久而久之,这种餐具就成了第一人称。如,时不我待。
        吾,是正在说话的自己,话有不同语音语调组成,和纵横交错的五字相类似,纵横交错的各种声波从人的口中发出。这就是吾,因为是自己发出的声音,吾就成了自称。如,支支吾吾。
        朕,是驾驶独木舟,这是原始渔民的生活写照。以舟为家的渔民,自称为朕,和以高脚屋、穴居为家的人,是异曲同工。如,冲漠无朕(空寂无声)。
        朕是驾驶独木舟,也就是舵手。秦始皇把朕作为皇帝的专用自称,是说他是天下的舵手,别人只能做辅助甚至船员。
        汉语演化到今天,确定用我字作第一人称代词,意在强调个人利益需要“我”这种兵器捍卫,不得侵犯,如有侵犯,“我”必反击。
        余字本义房屋,引申为自称,但语言是遵循经济简约的,尽量减少用字造成歧义,特别是常用字。作为自称,余字没有竞争过我字,茅草房竞争不过兵器,最后余字退出,独“我”为我。
        作为茅草屋,吃不完的猎物、粮食都会收藏在这里,妥善保存。余字就多了一个含义——剩余。远古时期,人类以获得食物为第一要务,有吃的才能生存,才能发展。
        当时,余字还作第一人称代词,为区别词义,剩余之义另加义符“食”字,写作餘(馀)。由于第一人称代词被我字独占,余字仅保存剩余的意思,所有余字组成的词语,都与剩余有关。魏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1955年汉字简化,再次以余替代餘字。除古代汉语之外,现代汉语的余只保留剩余之义,根据文字经济简约原则,简化汉字统一为余,馀变成余的异体字,不再使用。
        屈原的《离骚》中,多次轮换使用余、吾、朕、我等字作为第一人称,使长篇诗歌不会显得枯燥。如“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而与此终古”,“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
        余姓或许源自于远古时期发明了高脚屋这种巢居的氏族部落,他们对外自称为余,并且把余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标识。这或许才是余姓的真正来源。
        余姓的来源有:1.源于姬姓,以先祖名字为姓氏。春秋时期秦国宰相由余的后裔子孙,为纪念先祖以余名字为姓氏。
        2.源于姒姓,出自上古禹帝的小儿子姒罕,属于帝王赐姓为氏,历史上的姒姓余氏皆起源于豫州。
        3.源于党项羌人,属于汉化改姓。西夏时期,党项羌贵族和大户分布在灵州和西凉府。1226年,蒙古破西凉府,因守军投降,西凉府百姓未遭杀戮,得以保全。后被蒙古人征召攻打南宋。其中有铣节族有一人作战有功,被蒙古人赐名沙喇臧卜,派往庐州驻守,生五子改汉姓余,其中有叫余阙的,是为合肥余氏始祖。
        4.源于地名,出自汉朝时期古蜀国褒余之道,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5.源于少数民族,满族,傈僳族,羌族,锡伯族,古氐族,畲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现如今,余姓人口大约700万,按照人数排名第41位。

诗曰:
余字本义为巢居,
指屋自称是为余。
吃用不完藏屋内,
剩下多出皆作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