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字趣谈:百家姓之厉

(2018-09-30 11:26:26)
标签:

杂谈


汉字趣谈:百家姓之厉

     
 
厉,会意字,繁体字厲,读作lì。甲骨文字形尚未发现。周代金文为半包围结构,石(厂)和万(萬)的组合,厂字可左可右,与石字的甲骨文一致。云梦睡虎地秦简《封诊式》把厂写作广。篆文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厲,简化字写作厉。本义石器的总称。

     
 
萬指蝎子,分布很广,多生活于片状岩杂以泥土的山坡地带。这里不干不湿,植被稀疏,适合蝎子生存。旧石器时代,石器主要用片状石块打制而成。远古人挑选可打制石器片状石时,不小心会被蝎子蜇伤。人们就用符号厂(石)和萬(蝎子)组合在一起,表示有威力的石器。

     
 
引申为危险。《易经》: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君子整天做该干的事,晚上也时刻警醒,虽然会遇到危险,但不至于遇到灾祸。)

     
 
片状岩石须打磨才能成石器,引申为磨石。司马迁《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即使黄河细得像衣带,泰山平的象磨刀石。)《说文解字》认为,“厉,旱石(粗糙的磨石)也”,实为厉的引申义。此义后来写作砺。

     
 
引申为磨制,磨砺。《广雅》:厉,磨也。《诗经·大雅·公刘》:涉渭为乱,取厉取锻。(横渡渭水驾木舟,砺石锻石任取求。)如,厉兵秣马。

     
  石器经精细打磨,会有更大杀伤力,引申为严格,切实。如,厉行节约。

     
 
人的意志如石器也需要打磨,引申为磨炼,砥砺。《汉书·梅福传》:天下布衣各厉志竭精以赴阙廷自衒[xuàn]鬻[yù]者不可胜数。(天下平民磨砺意志,竭思尽虑,到朝廷炫耀才能的人数不胜数。)

     
 
石刀、石斧、石箭,锋利无比,可砍树,猎获动物,切割动物的肉,引申为有威力的,可怕的,严肃,不随和。《左传·昭公七年》:今梦黄熊入于寝门,其何厉鬼也?(现在梦见黄熊进入寝门,这是什么恶鬼?)如,厉风,厉声,厉行,厉害,严厉,雷厉风行,色厉内荏。

     
 
进一步引申为恶鬼。《左传·成公十年》:晋侯梦大厉,被发及地,搏膺而踊。(晋景公梦见一个厉鬼,长发披散拖地,捶胸跳跃。)

     
 
蝎子蛰伤处会红肿、剧痛。重者可出现打寒战、发热、恶心呕吐、肌肉强直、流涎、头痛、头晕、昏睡、盗汗、呼吸增快等,甚至抽搐及内脏出血、水肿等病变。儿童被蛰后,严重者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上述重症与某些传染病相似,引申为瘟疫,传染病。《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盗贼公行,而天厉不戒。(盗贼公开行动,而传染病又不能防止。)此义后来写作疠,可能是麻风病。

     
 
蝎子蜇伤,如果处理不当就会红肿溃烂,引申为癞疮。漆也会引起皮肤过敏,严重的会出现和蝎子蜇伤一样的症状。《史记·范睢传》:漆身为厉,被发为狂,不足以为臣耻。(油漆涂身长出癞疮,披头散发变成疯子,这不足以成为臣我的耻辱。)古文中厉通癞。

     
 
远古人发现,打磨石器,若在磨石上加水,会把石器磨得更锋利。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河边打磨,引申为水边。《诗经·国风·卫风·有狐》:有狐绥绥,在彼淇[qi2]厉。(狐狸在那慢慢走,就在淇水河岸旁。)

     
 
进一步引申为穿衣渡河。司马相如《上林赋》:越壑厉水。(穿越沟壑,渡过江河。)如,厉揭(提起衣服涉水),厉涉(连衣涉水),厉度(涉水而过)。 

     
 
遇到猎物时,毒蝎的尾巴会翘起,末端的叾[d]则下垂,引申为衣带下垂部分。《小尔雅·广服》:带之垂者谓之厉。(下垂的衣带,称为厉。)《诗·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垂带而厉。(当日京都的人士,丝绦下垂身边飘。)

     
 
厉姓,出自古代厉国,遗址在今湖北省随县境内厉山镇一带。这里曾经发现旧石器时代的石器,与厉字产生的条件相吻合。或许,远古人在厉山的山石之间发现了蝎子,于是用符号记下来,并把厉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标识,建立了方国厉国。炎帝神农氏又称厉山氏,列山氏、连山氏。

     
  据文献记载,厉姓来源有:

     
 
1.出自姜姓,源于西周,以谥号为氏。周宣王姬静执政时,齐国君主姜无忌去世,谥号为“厉”,史称齐厉公。齐厉公的直庶子孙以谥号为姓,遂成厉氏。

     
 
2.以封国名为姓氏。周朝时,有诸侯国厉国(在湖北省随县西北厉山),春秋时,改名为随国。原厉国君主的后代支庶子孙以原国名为姓,成为厉姓的一支。

     
 
3.孙姓改为厉姓。三国时,吴国皇帝孙皓,追改宗室孙秀(因为孙皓所恶而奔魏)姓厉。孙秀的后代中留在江东的一支成为厉姓。

     
 
4.李姓改为厉姓。唐玄宗李隆基称帝前,唐宗室新兴王李晋与太平公主合谋叛乱,事败被诛。李隆基执政后,诏令李晋族人为厉姓,不准其恢复李氏。

     
  5.出自少数民族。蒙古族、满族有厉氏族人分布。

     
  厉姓如今人口数量较少,没有具体数据。

诗曰:

厉指片石制石器,

如蝎之叾危威利。

厉兵秣马事有备,

雷厉风行很麻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