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趣谈:最有名的仲—孔仲尼
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对于孔子及儒家学派,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他们坚持“克己复礼”,而各国都想称霸甚至灭他国统一华夏,儒家思想不被接受,致使孔子周游列国,却如丧家之犬。
自秦始皇剿灭六国统一华夏之后,历朝历代对待孔子及儒学也是态度不一,即使是同一个朝代的不同时期,态度也不一样。
秦始皇认为,儒家思想不利于其巩固统治,于是上演了一出焚书坑儒的闹剧,让后人诟病至今。
汉朝初期,朝廷需要百姓休养生息,用黄老哲学治国。到汉武帝时期,民富国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可见孔子儒学对巩固王朝统治有积极作用。
从历史上看,凡是开国之君没有不反孔的。而等到政权稳固之后,又把孔子及儒学奉为圭臬,特别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以维护秩序进而巩固统治的孔子儒学大行其道。当然,那些把孔子吹捧为先师的皇帝们,并不是真正的信奉孔子及儒学,也不是全面的推行儒学,而是采取实用主义的原则,把孔子儒学为其所用而已。
假如,孔子及其儒家学说是真理,是正确的,那么批孔的皇帝就是善恶不辨的昏君。如果孔子及其儒家学说是错误的,那么那些尊孔、给孔子各种封号的皇帝也是昏君。
到底谁对谁错?其实,批孔也好,尊孔也罢,并不是因为孔子及其儒家学说是不是真理,而是孔子及其儒家学说是不是为当权者所用,能所用就尊孔,不能所用就批孔。这是典型的实用主义。
不过,孔子的一些话还是不错的:“过犹不及”,“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