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趣谈:百家姓之江
江,形声兼会意字,读作jiāng。甲骨文左右结构,左水,右工,金文有春秋早期江小仲母生鼎铭文,字形左右结构,左工右水。战国时期有字形上下结构,上工下水。篆文承接甲骨文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江。本义以水为界。
远古的氏族部落之间是有边界的,后来的方国直到诸侯国一样有边界。跟今天的各个国家一样,是以大山或者大河为界。
江字的工就是以水为界的意思,陆路边界写作畕或者畺,以农田为界。过不去的大河,是天然边界。
工字在这里不是杵的意思,而是表示一江两岸,有四层意思:河面很宽大,河水很深,河道很长,水量很多,可划江而治。这也是江与畺同音的原因。
因此,除表示杵的意思之外,带工的字还可分为三类:1.河道很长,引申为长。豇,长豆。虹,天空长弧形的彩带。红(gōng),长的丝线,妇女做针线活。
2.河水很深,引申为深。如大缸的缸,指有一定深度的陶器,浅的叫做盆,肚子大的叫做瓮。空,深穴。
3.河面宽大,引申为大。鸿,大鸟。贡,大齿贝。扛(gāng),手大,引申为手劲大,力能扛鼎。杠,粗大的木棍。灴(hōng),大火。叿(hóng),大声。矼(qiāng),坚硬的大石头,被坚硬的东西碰伤。
4.水量很多,引申为多。叿(hōng),很多的嘴一起发声,乱哄哄的意思。贡,很多的宝贝。矼(gāng),石桥,用多个石头砌成。
古江国或许是生活在难以渡过的河流旁边的氏族部落,这里也是候鸟鸿(大雁)的栖息地,因此又称作鸿国。他们以鸿为图腾标识,人称江氏。称为邛,则是按照某地名字加邑类推而来。
文字记载,江国由伯益之子玄仲建立。伯益辅佐禹治水有功,大禹之子启即位后封玄仲于江地(今湖北江陵)。另有观点认为,伯益的后代嬴济于周成王时期,即西元前1101年受封建立江国,与秦国同姓。前623年被楚穆王所灭。江国被灭后,国民向各地迁徙,并以国为氏,称江氏。
考古发现,江国的都城江城位于今河南正阳县东南,淮水北岸。这说明,江字最初并不是专指长江,而是泛指江面很宽、水道很长、水很深、水量很大的河流,都可叫做江。
据文字记载的江姓来源有:1.源于嬴姓。伯益幼子玄仲在夏初被启封于江国,商末周初其后人再次被封,西元前623年被楚穆王灭掉。江国灭亡后,子孙以国为氏。
2.源于姬姓。西周初年,昭王的支庶子孙受封于翁山,后代以邑名“翁”为姓。五代十国之一闽国时期,福建莆田人翁乾度将军,在战场中与洪、江、方、龚、汪等五位将领义结金兰,战争中其余五名将领阵亡。翁乾度为缅怀结拜兄弟之英烈,不忍其无后,将六子分姓洪、江、翁、方、龚、汪六姓。其次子处恭,分姓江,他的子孙改姓江。
3.源于子姓。唐末战乱不止,宰相萧遘次子萧祯举家从安徽徽州新安渡江而至先父的避居地歙县黄墩。并为了纪念此次避难,改萧氏为江氏,此后世代称江氏。
4.源于改姓。唐代有败于黄巢起义的萧氏,指江为氏,称为江氏。
5.源于少数民族。蒙古族,满族,藏族,高山族,族人有江氏分布。
江姓如今人口大约300万,按照人口数量排名第79位。
诗曰:
以水为界称作江,
深宽难渡作边疆。
江字之工非指杵,
大多之义如鸿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