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趣谈:百家姓之娄
娄,繁体字写作婁,象形字,读作lóu。甲骨文字形似有人为女人盘发状。周代中期青铜器是娄簋铭文与甲骨文字形大致相同,战国时期字形有的承接金文,有的开始繁化,字形是把女人的头发盘成高起的髻(jì),并且有装饰物。篆文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两个字婁、屢,简化字写作娄、屡。屡字的尸,为高发髻上的装饰物。本义女人盘发。
盘成高发髻,引申为高。《诗经·小雅·角弓》:莫肯下遗,式居娄骄。(居于上位不谦恭,别人学样耍高傲。)
盘高发髻,中间是空的,引申为中空,空心的。许慎《说文解字》:娄,空也。段玉裁注:凡中空曰娄,今俗语尚如是。
头发盘成高髻,并不是非常结实,引申为空虚,虚弱。如,他身体可娄了。西瓜娄了。镂空,一种雕刻技术。
要盘成高发髻,需要连续不断地往上编,引申为连续不断。《诗·周颂·桓》:绥万邦,娄丰年。(安抚天下诸侯国,连年丰收好景象。)此义写作屡。楼,连续不断,一层一层往上盖的房子,古代多用木材建造。篓,用竹子连续不断一点一点往上编的器物。
头发盘成高髻,就像山一样,引申为土山。《左传·襄公二十四年》:部娄无松柏。(小土山上没有松柏。)此义后来加土字旁,写作塿。
盘高发髻上女人的事,引申为女人,雌性。《左传·定公十四年》: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豭(jiā)。(已经满足了你家母猪,何不归还我家那公猪?)
把盘好的高发髻弄乱,引申为惹事,惹祸。如,捅娄子,惹出娄子。
二十八星宿中西方白虎七宿的娄宿,由三颗星组成,即白羊座的α、β、γ三颗星,形状像女人的高盘发髻古人称之为娄宿。
古代有牟娄国和邾娄国,其中牟娄国,又称牟国,是夏商周时期建立的方国,夏少康平定寒浞后置牟娄国。邾娄国,又称邾国,周代诸侯国,国君为曹姓,子爵,鲁国的附庸国。或许这些方国或者诸侯国的女人善于把头发盘成高发髻而闻名遐迩,因此国名带有娄字,说明当时社会比较富裕,女人可以有闲侍弄头发,特别是贵族妇女更是以盘一个漂亮的高高的发髻为美。这些氏族部落,以娄为图腾标识,人称娄氏。
据文字记载的娄姓来源有:1.出自姒姓,大禹之后。夏王朝覆灭时,夏桀之子姒仲和、姒仲礼兄弟俩避祸于会稽(今浙江绍兴),改姓娄氏。至周武王灭商之后,本着“兴灭国继绝世”的传统,寻找大禹的后裔。周成王时,发现大禹的第三十六世孙娄云衢在会稽(今浙江绍兴),便把他召来,特赐“木”为“楼”,封为东楼公,封他到杞邑(今河南杞县)延续古杞国国祚,主管对禹的祭祀。前445年,楚惠王灭杞国,末代国君杞简公有一支子孙先前被封在娄邑(今山东诸城),灭国后遂改以地名为姓氏,亦称娄氏。
2.源于姒姓。大禹帝臣子犁娄氏,他发明了耕地的犁,大大提高了农耕的效率,大禹因此大功赐他名为犁娄氏,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名字为姓氏者,称娄氏。
3.源自姬姓曹氏。春秋时期有个邾娄国(今山东邹城)和小邾娄国(今山东滕州),先后被楚国灭掉,国人多姓朱,也可能有姓娄的。
4.源自春秋时期齐国隐士赣娄子,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之名为复姓者,称赣娄氏,后有人省文简化为单姓娄氏、赣氏。
5.源自彭祖的弟子离娄,传他可察视百步之外,明察秋毫,史称其离娄公,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离娄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娄氏、离氏。
6.源于鲜卑族。南北朝时期,北魏鲜卑拓拔部中有匹娄氏(疋娄氏)、伊娄氏、盖娄氏、乙那娄氏(壹那娄、一那娄)等诸部落,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迁都洛阳,入主中原后的汉化改革过程中,一并改为单字汉姓“娄”,亦称娄氏,逐渐融入汉族。
8.源于少数民族。满族中有娄氏分布。
娄姓当今人口大约43万,按照人口数量排名第225位。
诗曰:
女盘高髻谓之娄,
层叠向上似高楼。
连续不断屡屡作,
有种雕刻称作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