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趣谈:百家姓之俞
俞,会意字。甲骨文是独木舟加高脚屋形状。金文和甲骨文大致相同,独木舟变成“月”,箭头状加一条或者两条线,相当于“余”。甲骨文余字就是干栏式建筑高脚屋。俞就是舟
余,余兼表音。篆书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兪”,后规范为“俞”。本义为舟回家。
南方多雨,高脚屋人字形屋顶,利于雨水尽快流走,底层架空后可以防潮、防虫(蛇),上层住人,下层圈养牲畜。
考古发现,距今五千到七千年之前,位于现浙江宁波的河姆渡地区,当时人会建造高脚屋“余”,独木舟和桨。独木舟停靠在高脚屋附近,就是俞字。考古发掘出很多人工制品,未发现文字,当时还没有产生文字。
俞字,本义是舟停靠在高脚屋边。劳作一天的渔夫停船靠岸回到家,心情是愉快的。连绵词“俞俞”,和乐愉快的样子。《庄子·天道》:“无为则俞俞,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
(无为就心情愉快,愉快的人远离忧患,延年益寿啊。)
俞字古代有很多字义:
1.感叹词,“哦”。渔夫驾舟回家,心情放松,禁不住说:“哦,到家了。”
2.应诺。感叹词转换为动词的答应、应诺——哦,好吧。《书·尧典》:帝曰:俞。予闻,如何?(尧帝说:“哦,我听说过,这人怎样?”)
因俞字常见于《尧典》中尧与群臣对话,后把君主允诺或请君主允诺组成词组“俞允”,相当于“恩准”。朱熹《答龚参政书》:万一未蒙俞允,必至再辞。(万一未被皇帝应允,我一定再去向皇帝请辞。)
3.渔夫驾舟回家,兴奋得连声说:“(快看),到家了!”引申为高兴的样子。
4.渔夫停舟回家,会高兴地告诉家人渔猎情况。此义后加言字旁,写作谕,或口字旁,写作喻。《礼记·文王世子》: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为师者,都注重德才兼备,要教授学生如何谋事,并且告诉他们如何立德。)成语,家喻户晓。
5.告诉别人一件事时,需借助已知事物,这就是“比喻”,后写作喻。
6.病好了心情就会愉快,后加心字底写作愈,通“癒”。《荀子·解蔽》:未有俞疾之福也。(没有疾病痊愈的福气。)
7.更加,后来写作愈。《国语·越语下》:辞俞卑,礼俞尊。(言辞越是谦卑,行礼越是尊重。)
8.平安。渔夫猎鱼有危险,回到高脚屋就安全了。《吕氏春秋·知分》:古圣人不以感私伤神,俞然而以待耳。(古代圣人不以私人感情而伤身,而是安心地处置之。)
9.俞字有独木舟这个部件,独木舟中空,医家借指人的穴位,后写作腧(shù)。
顺便说两个字:1.榆。远古,制作独木舟,并非把粗树干挖空而成,而是就地取材,利用中空老树干,两头蒙上兽皮制成。或许,常见有中空老榆树,适合做独木舟,这种树被称为榆。
2.渝。渔夫驾舟打鱼,需顺河流而行,江河弯曲,因此“渝”字就有了改变方向之义。重庆简称“渝”,是在重庆这里江水改变了方向。
《说文解字》认为,俞是独木舟和水,箭头状符号是水。析形有误。
制作独木舟和建造高脚屋“余”,远古是一种高超的技术,掌握这种技术的人,或被称为“俞”。掌握这种技术的家族,其图腾或许就是“俞”,这或许是俞姓的真正来源。
俞姓目前在全国各姓氏人口数量中排名第119位,人口约140万,约50.5%分布于浙江、江苏,其中浙江省最多,约占35.9%。这表明,俞姓几千年来都以河姆渡为核心生存繁衍,慢慢向外扩展。
清代考古发现,商周时期在今山东省西部有一个古俞国,俞国的国君叫作俞伯。这可能是从河姆渡走出来的一部分人,他们带来造独木舟和高脚屋的技术。考古发现,俞国虽小,文明程度却很高。
俞姓的起源有:源流一,传说俞姓源于姬姓。黄帝时有名医跗,精于腧经之治,为中国传统中医经脉理论的奠基人。在古代,“腧”与“俞”二字相通,后简笔写作俞跗。其后裔子孙中,多称为俞跗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俞氏。
源流二,西周有俞伯簋、俞伯卣两件青铜器铭文。文中的俞伯,原文写作艅伯,当时存在艅国。春秋时吴王阖庐有一条船,名叫“俞皇”,也写作“艅艎”。实际上,俞字就是舟
余,其异体字写作艅,并不不奇怪,不算通假。
源流三,源于姬姓。鲁庄公姬同小儿子泄堵俞,被鲁僖公赐于俞地。其后裔子孙中,即以先祖封邑名为姓氏。
源流四,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官吏俞人,执掌建造船只的官员。俞人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为姓氏者,称俞人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俞氏。
源流五,源于少数民族。蒙古族、满族的一部分汉化后,姓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