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趣谈:百家姓之葛
葛,形声字,一种藤蔓植物,读作gé,作姓氏时读作gě。要弄清楚葛字的秘密,需要从其组成部分探寻。葛,由草字头(艹)、曰、匃组成。
我们先从“匃”说起。匃,读作gài,金文由勹(人)和亡组成,也写作匄。亡,是没有眼珠的人,是盲字的初文。想一想远古的时候,一个大人守护着一个盲人,他没办法去打猎,因为他离开了,盲人可能被猛兽吃掉或者被毒蛇咬死。他只能带着盲人靠乞讨度日。因此,匃(匄)就有乞求之义。匃有一个异体字,把半包围结构变成上下结构,亡和勹连在一起,写作丐,现在统一规范为丐。
曷,曰(说话)
匃(丐)。这里的“曰”不是乞讨的人在说话,而是被乞求的人在说话。人们碰到有人带着盲人乞讨,一定会关心地询问“怎么回事”、“因何致盲”。久而久之,曷变成疑问词。《诗经·国风·唐风·鸨羽》:悠悠苍天,曷其有所?(高高在上的老天爷,何时才能回家乡?)
当然,那个时候,人们获得食物的手段和能力有限,食物仅够自己食用,多余的食物极少,如果这时有人向自己乞讨,不给就纠缠不休,被乞讨的人极有可能会不耐烦,大吼一声“hè”,进行制止。这样,曷就有了喝(hè)止的意思。
因为被纠缠,曷字有了喝止的意思。想象一下,当人们走过遍地有藤蔓植物的地方,腿会被它纠缠住,跟乞丐纠缠着人乞讨东西有点相似。因此,人们就把这种纠缠人腿的藤蔓植物取名叫做“葛”,在曷字上加草字头,指示这是一种植物,读作gé。本义为纠缠人腿的藤蔓植物。《诗经·国风·周南·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葛草长长壮蔓藤,漫山遍谷都有它,藤叶碧绿又繁盛。)
葛字的本义会纠缠人腿的藤蔓植物,因此凡是有葛字的词语都与纠缠、纤维、食疗有关。与纠缠有关的如纠葛,瓜葛(瓜秧与葛藤差不多,有联系)。有一个英语音译词“杯葛”(boycott),意思是联合抵制(死缠烂打不放过),孤立。
葛能够纠缠人的腿,是因为它是一种有纤维的藤蔓植物。当时,人们就突发奇想,开始利用葛滕搭建房屋,改善居住条件。用葛藤编织成床铺,改善睡眠条件。用葛纤维纺线织布,做出衣服和鞋子,替代树皮、树叶。葛根可以当食物充饥,增加食物来源,而且吃了葛根还能治疗某些医病。
由此看来,葛姓先人把这种纠缠人腿的藤蔓植物,变成了建筑材料、纺织原料、食物和草药,成为中华文明重要的源头之一。《韩非子·五蠹》:冬日麑(ní)裘,夏日葛衣。(冬天穿幼鹿皮做的皮衣。夏天穿葛布做的衣服。)
葛姓来源有:源流一,出自远古部落葛天氏族。据传,远古时期,有个比伏羲氏还有早的部落,居住在遍地葛藤的地方,他们就以葛藤为部族姓氏名称,称葛天氏。后裔子孙简化为单姓,称葛氏。很有可能葛氏早于夏朝就建立了方国,只是夏商周的势力更大,不得不变成依附于夏商周的附庸国。西元前718年被郑庄公灭国。国人以国为氏。
源流二,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贺葛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葛氏。
源流三,源于其他各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蒙古族、满族、鄂温克族、锡伯族、土家族、回族、苗族、黎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葛氏族人分布。
葛姓是当今常见姓氏,人口近140万,在全国排名第126位。葛姓名人有:1.葛伯:夏朝时葛国国君。夏末,商汤居亳(今河南商丘),与葛国(今河南宁陵北)相邻,商汤以葛伯不祭祖神、冤杀儿童为名,伐灭葛国,自此开始灭夏战争。
2.葛玄(164年-244年),三国时期著名道士,道教灵宝派祖师,被尊称为“葛天师”,道教尊为葛仙翁,又称太极仙翁,与张道陵、许逊、萨守坚共为四大天师。
3.葛洪(公元284~364年),自号抱朴子,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著有《肘后方》、《抱朴子》等。
4.葛云飞(1789年-1841年10月1日),武举人,武进士,官至定海总兵,镇守东南海疆16年。清道光二十一年八月十七(1841年10月1日),在著名的“定海保卫战”中壮烈牺牲。
5.葛振林(1917~2005),狼牙山五壮士之一。1941年9月25日,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阻击日军战斗中,葛振林与四位战友宁死不屈,壮烈跳崖,他和宋学义挂在树上,幸免于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