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新区建设必须注意环境保护
(2012-09-21 13:17:11)
标签:
南沙文化产业新区高科技生产性服务业杂谈 |
分类: 时事评论 |
9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明确了南沙新区发展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重点工作、政策支持,标志着南沙新区成为国家级新区,南沙新区的开发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这是南沙新区开发建设史上的里程碑,是南沙新区、广州市乃至广东省建设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广州市委召开会议研究落实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深化与港澳全面合作为主线,以生态、宜居、可持续为导向,以改革、创新、合作为动力,大力推进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建设,努力把南沙新区建设成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新型城市化典范、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基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性服务枢纽和社会管理服务创新试验区,为全面推动珠江三角洲转型发展、促进港澳地区繁荣稳定、构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发挥更大作用。
面对南沙发展的历史机遇,必须走一条与过去不同的发展路子,特别是要在新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注意环境保护。首先,发展高科技产业,向科技要生产力。一个地区发展要靠各行各业协调发展,过去城市发展靠重工业、化工业。前几年,广州曾计划把钢铁和石化工业放在南沙,但最后还是没有实现。现在看来,这是有眼光的。那么,没有重化工业,用什么带动新区发展,那就要靠高科技产业,向高科技要生产力。高科技产业,包括高科技工业和高科技农业。高科技产业,污染小、可控性好,产品附加值高、投入产出比高。高科技产业包括计算机、通讯、信息服务业等、生物制药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航空航天产业和海洋产业等六大产业。另外,高科技农业也不容忽视,改变传统农业,使农业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生产安全食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其次,发展绿色低碳房地产,做到节能减排。随着新区的发展,人口数量增加是必然的。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南沙人口30多万。根据广州市的规划,未来南沙新区人口稳定在240万左右,将是现在的8倍。增加的人口,大多属于引进的高素质人才。要满足这些人的居住需要和商业需要,就要大力发展房地产和商业地产。从绿色低碳和节能减排的角度看,未来的房地产和商业地产必须与现在的地产有所不同,要从对太阳能、风能的利用上下功夫,让民居和商业建筑最大限度地具备自我能源的供给,降低能源消耗。另外,在南沙新区建设初期,需要加快凝聚人气,增加人口,应该研究省政府迁往南沙的议题。如果省政府迁往南沙新区,对于改变南沙的人口结构,提高南沙人口素质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
再次,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国、文化强省和文化强市,是未来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目标。作为南沙新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应是题中之义。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并称为21世纪的两大新兴支柱产业,近年来,文化产业已逐步成为各地蓬勃兴起的战略性和支柱性产业,南沙新区发展规划,给文化产业提供了新一轮加快发展难得的良好机遇。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把分散在广州各地的文化产业吸引过来,包括影视、音乐、动漫、文化创意、新闻出版等文化产业落户南沙,充分发挥专业人才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鼓励和提倡首创和原创,以文化创新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形成以文化为龙头的产业生态链,带动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知识产权的保护,为文化产业能够持久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总而言之,南沙新区的建设和发展,一定要走一条新型发展的道路,一定要高起点,不能重复过去城市发展的道路,特别是注意绿色低碳、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从而把南沙新区建设成为深化与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生态、宜居、可持续的粤港澳优质生活圈、新型城市化典范、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新高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服务枢纽和社会管理服务创新试验区,为全面推动珠三角转型发展、促进港澳地区长期繁荣稳定、构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