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新岭南名园,醉翁之意不在园
(2011-11-28 16:49:31)
标签:
广州林业和园林局新岭南名园荔湾湖陈田苗圃公园收费杂谈 |
分类: 时事评论 |
据广州日报11月28日报道,不久前,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十二五”发展规划》。根据规划,广州将结合历史地段、保护建筑、城市重要节点、重要标志物等城市重要文化空间,以高标准设计建造一系列能传承岭南艺术风格的新时代岭南名园,数量为10个左右。市林业和园林局表示,目前正在研究论证新岭南名园的兴建计划,肯定将重点建设几个,详细计划确定后将向社会公布,目前可以确定的有荔湾湖岭南新园和陈田苗圃公园。有关人士称,新岭南名园是收费公园。
说到岭南四大名园,不妨我们简要回顾一下它们的历史。余荫山房是清代举人邬彬的花园,始建于清代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距今已经有140多年的历史了。清晖园是明末状元黄士俊所建的黄氏花园,现存建筑主要建于清嘉庆年间,是龙氏家庭数代多次修建而成。梁园是由梁氏家族自清嘉庆年间开始修建,历时四十年完成,民国初期濒于湮没。1982年以后政府全面修复。同样,东莞的可园由莞城人张敬修所建,始建于清代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距今160多年了。
这四大名园之所以称之为名园,关键是它们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典型的岭南园林特色,这两条缺一条都难称名园。从一定意义上说,它们是岭南园林风格的缔造者,没有它们就没有岭南园林建筑。至于宝墨园能不能称得上是岭南名园,还有待时间检验。而市林业和园林局的规划很宏伟,上来就要建名园,没有历史的积淀,是没有资格自称为名园的。因此,林业和园林局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建什么新岭南名园,而在于建成后的经济效益,准确地说是对林业和园林局的经济效益。有关人士明确要收费,而且是15元一张门票。如果是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园,凭什么向市民收费,那不成了用市民的纳税钱建了公园,又要市民掏钱进去,收入归了林业和园林局。这样的所谓名园不成了该局的“私家园林”和“小金库”了吗?
在目前已经确定的荔湾湖岭南新园和陈田苗圃公园两个拟建成新岭南名园中,荔湾湖公园2009年7月1日才开始向市民免费开放,如果在荔湾湖公园的基础上改建为荔湾湖岭南新园,不过是新瓶装旧酒,搞点小花样重新包装一下,就要向市民收费,这让市民休闲之所更少了,而并不是更多了。至于陈田苗圃公园,早在2009年8月,白云区就向市政府建议向市民开放,并得到了苏泽群副市长的首肯。这块地本来就是规划绿地,苏泽群要求市政园林局牵头来做这件事。陈田苗圃公园变为收费公园,已经是林业和园林局的口袋议案。
市林业和园林局憋了2年,终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来落实市领导的指示,就是按照岭南四大名园的模式对现有的公园如荔湾湖公园和拟建的公园如陈田苗圃公园,以所谓“新岭南名园”的名义,建设十来个向市民收费的公园。这个主意,连原来已经免费开放的荔湾湖也不放过,林业和园林局赚钱之心切,终于“图穷匕首见”了。原来,他们不是要给市民建更多休闲之所,而是想假借建设新岭南名园的名义把已经向市民免费开放的公园重新纳入收费公园。只是,他们的这个做法,不知道广州市民们能不能答应。别人答应不答应,我不知道,但我是不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