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解说(13·44)
(2022-06-26 09:32:01)
孟子曰:“于不可已而已者,无所不已。于所厚者薄,无所不薄也。其进锐者,其退速。”
【解说】
1、我体认:本章这是三个条件复句:一、三句中的“者”是表示假设关系;第二句的“薄”字后也 应该有个“者”字的,省略了;第三句叠用两个“其”字,很像是今天说的“谁要是……他就会……”这个句式。这三句话不是并列关系:主旨意思落在头一句,后两句是对之作“比况式论证”。头句的“不可已”是泛指“不可(不该)停止之时”,故后半句的“无所”也是指时间,等于说“没有哪个时候”(“所”字确有相当于“时”的义项),“不已”等于说“不可以停止”(在孟子,这必是针对“道德修养进程”而发)。第二句的“厚”字与“薄”字都是用作及物动词,分别是“看重”和“轻蔑”义。第三句的“锐”字是“速”的近义词,故是“急剧”义。
【辩析】
不放到特定的语境中,这一章似乎做不出禁得起反驳的解释,《通说》的译文代表了当今最流行的理解:“对于不可以停止的工作却停止了,那就什么工作都可以停止了。对于应该厚待的人却去薄待人家,那就什么人都可能薄待了。前进太勇猛的人,后退也会很迅速。”按这译文的理解,孟子这是在对领导者、侯王君主们作教诲,要他们务必把不可停止的工作坚持地做下去,并且重用关键部门的负责人,还要循序渐进,不可冒进,以免很快又“冒退。”《杨著》和《傅著》的译文,意思与此无别。这个解读自然可以成立,但当然可以有别的解读。彼此有优劣可言吗?应该有,鉴别标准则只能是哪一家的理解最切合本章的语境(同本篇上下各章论说的内容具有相关性),特别是最接近“孟子思想”。——所以,我作上述“新解”,是想来“参与竞争”。请读者做裁判。
【译文】
孟子说:“(进行道德修养,)在不可以停止的时候停下来,那就没有哪个时候不可以停止了(换言之,等于不曾开始。)这同对于应该重视的事情却抱着轻蔑的态度去做,那就会对什么事情都不重视了,道理是一样的;与进得太急剧就会退得很迅速,道理上也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