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孟子》解说(13·42)

(2022-06-26 09:20:08)

      13·42

孟子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

    

解说

1、读懂这一章,只须知道:“殉”的本义是“以人陪葬”,由此引申出了“为了……而不惜牺牲生命”的意思,所以它的宾语是表示“殉”的目的。因此,“以身殉”是说:为了保卫“道”、实现“道”而自愿牺牲生命(“以身”是“手段”,无此二字句义不变)。这自然是在“天下无道”时才会发生的事和需要提倡的精神。因此,本来只会有“以身殉道”这个说法的,“以道殉身”可说“不通”,孟子显是为了指明在“天下有道”时,君子一定是怎样处理“身”与“道”的关系的,就创造出“以道殉身”这个说法的。——明乎此,前四句就全懂了,同时末句也明白了:“以道殉乎人”是说:“行道”竟然是为某一个人谋利益,换言之,依道而行竟然是为了给某一个人当差(“殉”字后加个“乎”字只是为了与句末的“者也”一起表示加强语气)。注意:这里面的“人”字必是针对某个确定的权势人物而发,不便明言而已,但可想而知,是指“当朝君主”。于此可见:先说前四句,是为了穷尽“殉得合理”的所有情况”,为末句说“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提供逻辑前提。

2、此章表达了一个重要观点:君子“殉道”,从根本上说是“殉”自己的理想。这是孟子理想人格的一个方面的内容。——我不禁记起孔子关于天下有道无道的一个说法,或者说建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论语·宪问》)此章前四句可说就是孔子这话的改写:君子能“危言危行”,不就是“道”在为君子的言行开路,也即为君子服务,“为君子而存在”吗?邦无道时的“危行”,不意味着“殉道”吗?孔子用“言孙”(此“孙”字是借作“逊”)表达“危言”,说明他很讲究策略,要人避免“不必要的牺牲”,比孟子“实际”一些;孟子追加末一句,则说明他比孔子激进,更有锋芒。又,孟子的这句话,可说是为孔子的名言“朝闻道,夕死可矣”作注释。

 

辩析

1、《杨著》为本章做了三个注释,有两个是:“以道殉身——意思是‘道’为己所运用,故朱熹《集注》云:“身出则道在必行。”“以身殉道——朱熹《集注》云:“道屈则身在必退,以死相从而不离也。”——我以为,朱熹的注释并不错,但未必比我上面的解释更准确。

2本章末句,《杨著》翻译为“没有听说过牺牲‘道’来牵就王侯的。”我以为是翻译得不失准确性,有注家将此句中的“殉”字译作“从”,使得三个“殉”字不同义了,则不可取。——又,“以道殉身”句,《杨著》翻译为“‘道’因之得到实行”,《傅著》译作“就让正道随我的生命来实现”,真令人费解。

 

译文

    孟子说:“天下有道之时,(君子)励志行道,是求完善自己,实现自己;天下无道之时,(君子)则敢于牺牲生命,以求保卫道,实现道。既如此,哪会有行道只是为某一个人谋利之事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