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解说(13·39)
(2022-06-26 05:17:48)13·39
齐宣王欲短丧。公孙丑曰:“为期之丧,犹愈于已乎?”
孟子曰:“是犹或紾其兄之臂,子谓之姑徐徐云尔。亦教之孝悌而已矣。”
王子有其母死者,其傅为之请数月之丧。公孙丑曰:“若此者何如也?”
曰:“是欲终之而不可得也,虽加一日愈于已。谓夫莫之禁而弗为者也。”
【解说】
这一章没有太大意思,加之当时礼制的细节已无法了解,有些地方也就读不懂了。
1、头一组对话的大意是:齐宣王想要缩短守孝的时间(“短”用作及物动词了,“丧”指服丧期限),公孙丑表态说(实是征求孟子的意见):守丧一年吧(“期”指一周年),这比不守还是好些吧?(“已”为“止”义,此处自是说不守孝。)——孟子回答说:(按你这意见办理)就好比是有人正在扭他兄长的胳膊,你看到了就对他说,姑且慢点扭吧。你教给他关于孝悌的道理就行了呀。
2、第二组是说:有位王子的母亲死了,他的师傅替他请求守孝(也即守丧)几个月(以表孝心)。公孙丑又就此请教孟子,说:像这样的事,该怎样看?(这可能是因为按礼制规定,父亲还在,王子不可为母亲守丧,故需“请数月之丧”)。孟子回答说:这是王子想守完“三年之丧”而不可能,于是提出这种要求,因此,即使多守一天也比完全不守为好;对于那些守孝期限不受限制只是自己不去守孝的人,也这样说吧。——通过我这译解,本来似乎不懂的字句也完全懂了,是吧?我就不作解释了。
3、硬要作点评论的话,我也只能说:本章说明,孟子既熟悉礼制,又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地执行礼仪制度。
【辩析】
孟子开头说的最后一句话中的“亦”字,《杨著》特地作注曰:“亦——但也,祗也。”——我以为,那个“亦”字只是用来加强肯定语气,不是表示转折。
【译文】
齐宣王想要缩短(给父母)守孝的时间,公孙丑对此表态说:“守丧一年吧,这比不守还是好些,是吧?”
孟子回答说:“(按你这意见办理的话,)就好比是有人正在扭他兄长的胳膊,你看到了就对他说,姑且慢点扭吧。——你教给宣王关于孝悌的道理就行了呀。”
有位王子的母亲死了,他的师傅替他请求守孝几个月。公孙丑又就此请教孟子:“像这样的事该怎样看?”
孟子回答说:“这是王子想守完三年之丧而不可能,于是提出这种要求;因此,即使多守一天也比完全不守为好。对于那些守孝期限不受限制只是自己不去守孝的人,就这样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