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孟子》解说(13·33)

(2022-06-25 20:57:19)

        13·33

王子垫问曰:“士何事?”

孟子曰:“尚志。”

曰:“何谓尚志?”

曰:“仁义而已矣。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

 

【解说】    

1、垫是齐王之子,他问孟子“士何事”,这个“事”字是“从事”义,故他问的是:士人是以什么事为事,即他们希求干的是什么事?孟子回答说“尚志”,这个“尚”字是高尚义,但用作及物动词了(使动用法):故意思是:让自己的志行高尚起来的。王子听了,就又问怎样做就是在“尚志”了,于是引出孟子下面这段有名的议论。——注意:这“何谓”等于“何为”(“谓”通“为”)。

2、一般说来,任何思想家都会把“尚志”归结为更完美地展现自己的人格,也即提高自己作为人的品位,或者说层级;而孟子是把“仁义”看作人的本质的,所以他对“何谓尚志”之问,是首先笼统地答以“按仁义的要求去做就是了”(此句中“仁义”二字动词化了,相当于8·18章说的“由仁义行”),接着就作具体的申述。前两句是从反面作警戒,说“尚志”就不得杀人,也不得夺人财物:这必是针对王子将来要即位执政而发。中间两句是从正面提要求:要居住在“仁宅”之中,行走在“义路”之上:意思是做事要以体现了仁的要求为目的、归宿,让自己进入“仁境”;遇事要“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论语·里仁》)。最后两句总结说:这样地“居仁由义”,成长为“大人”的准备工作就齐备了:这是变文表达11·11章的意思。——这里说的“大人”,我以为是指君主,在孟子,自是指有德之君,因为这是在对王子施教。至于王子问的是“士何事?”答话却以“大人之事备矣”收尾,这好解释:王子尚未即位,他只好问“士何事”;孟子明知他会成为君主,故可以针对“大人之事”作答。

 

辩析

本章谈不上有大误解,但注家的译文多不到位,例如孟子后一回答的第二句,《杨著》的译文是:“杀一个无罪的人,不是仁。”——原文的“非仁也”显是“不仁”的意思。

 

译文

齐国的王子垫问孟子:“士人希求干的是什么事?。

孟子回答说:“尚志”。

王子就又问:“怎样做就是在‘尚志’了”

孟子说:“按仁义的要求去做就是了。哪怕是杀一个无罪之人,也是做了不仁之事;拿了一点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就是行了非义之事。要居住在‘仁宅’之中,行走在‘义路’之上。总之,完全地做到居仁由义了,成长为‘大人’的准备工作就齐备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